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近期以色列可謂麻煩纏身,軍事、政治、外交等多方面接連遭遇困境,局勢愈發緊張復雜。
當地時間7月16日晚,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發表聲明,稱其導彈部隊和無人機部隊對以色列多個目標實施“聯合軍事行動”。導彈部隊使用一枚“祖法爾”彈道導彈對以色列中部的本-古里安國際機場實施打擊,并宣稱“成功命中目標”,致使該機場一度停運。無人機部隊出動4架攻擊型無人機,分別對以色列南部內蓋夫地區一處軍事目標、本-古里安國際機場及紅海沿岸的埃拉特港展開打擊,造成航班中斷,數千人被迫轉移至避難所。
胡塞武裝發言人(資料圖)
自巴以沖突爆發后,胡塞武裝就堅定地站在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場,對以色列展開打擊。在與美國停火后,胡塞武裝將主要矛頭對準以色列,多次發射高超音速導彈和彈道導彈,此前還在紅海擊沉2艘準備駛向以色列的貨船。此次襲擊,胡塞武裝的導彈與無人機甚至飛向了以色列核設施所在地內蓋夫地區,這無疑是對以色列的嚴重警告,表明其具備打擊以核設施的能力。以色列本就戰略縱深不足,而胡塞武裝擁有的高超音速導彈,是美國和以色列都沒有的尖端武器,以色列現有的“鐵穹”防空系統和美制“薩德”系統,對該導彈的攔截難度極大。若局勢惡化,胡塞武裝動用高超音速導彈打擊以色列核設施,以色列將付出慘痛代價,雙方矛盾也極有可能全面升級為全面大戰。
此前,以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美國時,曾向特朗普表達“希望美軍出手幫忙一起打擊胡塞武裝”的請求,但遭到拒絕。畢竟,胡塞武裝多次宣布打擊美軍航母,讓五角大樓頭疼不已,此次美國顯然不愿為了以色列再次與胡塞武裝開戰。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正當以色列遭受胡塞武裝攻擊之時,其內部政壇也陷入激烈動蕩。7月16日晚,以色列執政聯盟成員、沙斯黨宣布退出內塔尼亞胡政府。緊接著,17日以色列多名沙斯黨籍部長宣布辭職,包括內政部長、社會保障部長、勞工部長等高級官員,這些辭呈將在28小時內生效。而在14日深夜,以色列UTJ黨就已宣布退出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
短短2天時間里,兩個黨派相繼退出執政聯盟,這使得執政聯盟在議會中的席位“跌破半數”。內塔尼亞胡政府面臨著垮臺風險,甚至可能觸發大選提前開啟。盡管UTJ黨和沙斯黨宣布退出執政聯盟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背后目的很可能都是向內塔尼亞胡施壓。16日,內塔尼亞胡因涉嫌貪腐案出席聽證會,該案件從2020年就已展開調查,如今案件審理再次提上日程。一旦相關罪名成立,內塔尼亞胡不僅將失去總理寶座,還可能面臨最高10年監禁的處罰。種種跡象顯示,以色列政壇的這一系列風云變幻,似乎并非巧合,很可能是有勢力在幕后推動,最終目的或許就是讓內塔尼亞胡下臺。
而以色列內部局勢越是動蕩,內塔尼亞胡越有可能通過對外挑起沖突來轉移內部矛盾,或者暫時回避國內政界人士的針對與施壓。如此一來,以色列可能再次對伊朗、敘利亞等國出手,中東地區也將迎來新一輪混亂風暴。
在以色列遭受軍事打擊和內部政壇動蕩之際,國際社會也對其施加壓力。當地時間7月16日,由哥倫比亞和南非共同主辦的海牙集團首次部長級會議舉行,來自全球的32國代表與聯合國專員參加。此次會議旨在通過法律和外交舉措結束巴以沖突,制止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與非法占領。聯合國官員弗朗西斯卡表示,該會議是“過去20個月來最重大的政治進展” 。
美航母(資料圖)
這意味著32國聯手向以色列施壓,要求以軍停止進攻加沙,結束巴以沖突。以色列長期以來在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其底氣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美國的支持。然而,此次面對國際社會的聯合施壓,美國卻選擇了沉默,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但無論美國和以色列如何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與譴責,這些聲音都不會消失,反而會愈發強烈,給美以帶來巨大的外交與國際壓力,進而加劇以色列政壇的動蕩,使內塔尼亞胡面臨更嚴峻的政治危機。
目前,以色列面臨著胡塞武裝軍事打擊、國內政壇動蕩、國際社會施壓的多重困境。接下來以色列將如何應對,內塔尼亞胡是選擇及時收手,停止沖突,還是繼續強硬對抗,一條路走到黑,都將深刻影響以色列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未來局勢走向,國際社會也在持續關注著這一系列事件的后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