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的領土,黃巖島的位置確實有點尷尬。雖然它從古至今都是我國的領土,位于大陸架的延伸架上,但實際直線距離確實離菲律賓更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被推到了地緣政治的第一線。
黃巖島占地面積不大,但戰略地位卻相當重要。這個面積不大的環礁,緊緊牽動著大家的心。可能有人會問:干脆把黃巖島填起來,派兵駐守,菲律賓還敢這么囂張嗎?其實,復旦大學學者沈逸就表示,這么做不合適。
填海造陸,中國擁有成功經驗
澎湃新聞2020年5月19日發布《動圖|“基建狂魔”的填海造陸30年》
中國“基建狂魔”的稱號確實名不虛傳。在這片土地上,龐大的人口和復雜的地理條件,都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提升。即便在高原上,我們也能將公路修到村里面;在海上,我們同樣能進行填海造陸。
新中國成立之初,為解決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我國就開始了填海造陸活動,積累了豐富經驗。以往的工程主要集中在海岸線附近,組織力量將灘涂利用起來,改造成新的可利用土地。
經過二三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遼寧、江蘇連云港等地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以連云港為例,這里是江蘇的主要港口,不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還依靠地理優勢發展了漁場養殖業。根據經濟需要,連云港的海岸線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能夠更好促進地區發展。
同樣的技術和策略,也被運用到了南沙群島。在2014年和2015年,中國在南沙進行了吹沙填海作業,此舉可以增加土地面積,增強經濟效益,加強對南沙群島的控制,方便物資集散,可謂一舉多得。
但同樣的策略,為什么沒有應用于黃巖島?技術上我們已經成熟,在戰略上,似乎一次又一次的巡航,還不如派兵直接駐扎在島上更有威懾力?如果菲律賓知道島上有軍事力量,或許就不敢亂來了。
其實,每件事都講究因地制宜,要針對具體情況做出最合適的反應。如果了解黃巖島爭端的始末,或許就明白為什么中國沒有這么做。
黃巖島:中菲之間的所謂“爭議”
黃巖島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呢?問題在于。黃巖島雖然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地理位置上離菲律賓太近了。
追溯歷史,1279年,黃巖島就出現在中國的歷史典籍中,并被命名。雖然外國也曾對黃巖島進行過標注和命名,但最終都棄用了。中國一直在黃巖島進行科學考察和漁業活動。
可以說,黃巖島屬于中國領土是無可爭議、受到國際認可的,就連菲律賓過去也未曾真正提出過異議。但事情后來發生了變化。
1990年,中國在島上設立了主權標志,宣示對黃巖島的合法主權。然而在1997年,標志被菲律賓海軍毀壞。他們甚至得寸進尺,將黃巖島直接標注在菲律賓地圖上,寫入學校課本。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不安分,從上個世紀便已開始。
菲律賓這樣一個國家,為何有膽量和底氣來挑釁中國,甚至不顧事實和國際法,屢次挑戰中國的底線?其實,背后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和縱容,當然也有菲律賓國內政治斗爭的因素。
信息來源:環球時報2024年2月19日發布《菲黃頁島主權聲索 一場從無到有的鬧劇》
南海仲裁案:對中國的公然侵犯
這些年來,菲律賓一直在黃巖島問題上做文章,不斷在法律邊緣試探,時不時進行騷擾。盡管中國政府一再嚴正聲明,仍未能阻止菲律賓的違法行為。不過,菲律賓雖然上躥下跳,也并未占到便宜。
于是,菲律賓另辟蹊徑:既然在黃巖島主權問題上自己站不住腳,那就試圖通過法律程序為自己背書,以期在輿論上占領制高點。這樣騷擾中國時,就顯得“師出有名”,避免顯得不太光彩。
于是,菲律賓搞了個南海仲裁案,聯合國際仲裁庭。在沒有任何法律基礎和事實依據的情況下,荒謬地將黃巖島主權判給菲律賓。
仲裁庭的裁決根本無法成立。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本來國家可以選擇爭端解決方式,其他國家不應該干涉,到了仲裁庭,兩個國家也可以公平舉證,仲裁庭再進行裁決。但是,最重要的是,仲裁應針對有爭議的事項,對于無爭議的事實為何要多此一舉?
南海仲裁庭竟支持了菲律賓的全部請求,全盤否定中國的主權,甚至還額外賦予菲律賓更多主權。這場精心設計的騙局,完全是菲律賓的陰謀。菲律賓不斷騷擾黃巖島,可謂欺負到了中國頭上。難道中國不應加以反擊?
填海造陸?學者沈逸認為不可行
有人認為,填海造陸其實是最快最直接的反擊方式:直接將黃巖島填起來,派中國駐軍上島,24小時值守,既可作為駐點方便物資運輸,又能開發周邊資源,豈不一舉多得?
在國防上,更能與西沙永興島、南沙永暑礁協同,共同構筑堅固的南海防線,其輻射范圍覆蓋整個南海,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防實力,對周邊國家形成震懾,維護中國主權。
再說,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條件都已具備,為什么遲遲未動呢?不斷派艦隊巡航,不嫌耗費資源嗎?
對此,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沈逸坦言,中國不對黃頁島進行填海造陸,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原因在于,中國不愿意變成第二個美國!用極端暴力方式解決問題。
如果中國一旦開始填海造陸,當前的小摩擦很可能演變成大規模糾紛,導致緊張局勢驟然升級。
要知道,美國給中國制造麻煩不是一天兩天了。在臺灣問題上,美國深度介入,持續向臺灣地區非法銷售武器,頻繁與日本舉行聯合軍演,攪得中國不得安生。
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又在暗地里支持菲律賓,不斷鼓動菲律賓與中國對抗。南海仲裁案等事件背后都有美國的影子,中菲之間的氛圍,早已劍拔弩張。
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啟動對黃巖島的建設,菲律賓必然會借機與中國激烈對抗。美國見狀也會立即跟進,為中國制造更大危機。地區局勢瞬間進入高度緊張狀態,各方神經緊繃。
信息來源:環球網2024年2月27日發布《西方炒作黃巖島潟湖入口屏障,外交部:中方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
加上美國一直在國際上鼓吹“中國威脅論”,使中國處于相對被動狀態,一舉一動都要受到審視,這種情形下,細水長流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與其說中國“軟弱”,不如說中國善于進退有度,能夠審時度勢,在關鍵時刻做出最佳決策,而不是一味逞強斗狠。那么,退讓是否能守護黃巖島領土呢?其實大可不必擔心。
黃頁島:中國永不放棄
黃巖島雖然沒有駐軍,但其安全是有保障的。中國海警執法船會定期對黃巖島進行巡邏,即便在夜間也堅持守護,無論高溫、風浪等多么惡劣的天氣,中國對黃巖島的安全管控從未停止。
一旦發現非法接近行為,中國會立即安排力量跟蹤監視,對違法行為進行警告驅離,堅決維護對黃巖島的主權。
此外,中國還加強了在黃巖島海域的日常演練,專門模擬突發狀況及海上救援場景,即使節假日也毫不松懈。常態化執法巡查與應急演練相結合,有效確保區域安全。我國的主權和漁民安全均能得到保障。
中國和美國行事風格不同。中國展現出更多智慧,始終執行和平發展政策。中美兩國不同的外交處理方式,其實折射的是國家的底色,中國不會盲目照抄美國策略,成為國際上第二個美國。
中美兩國,不同的外交智慧
能做而不做,體現了中國的智慧——懂得在必要時適當讓步,謀取更長遠的勝利。若是美國處于相同境地,其行事方式必然大相徑庭。
同為大國,但中國和美國在處事智慧上卻差異顯著。美國為了謀取自身利益,一貫采取強勢利己姿態,不顧他人反對,霸道張狂,喜歡在國際社會拉攏“追隨者”,而非尋求平等合作者。
信息來源:參考消息2024年9月27日發布《澳媒: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問題是虛偽》
美國對外推行的是霸權式政治,最大特點就是虛偽。作為大國,在國際社會普遍呼吁和平發展的浪潮中,美國表面上也要裝點門面,平時口號喊得震天響。但一到關鍵問題上,就暴露出雙重標準。
簡言之,怎樣對其有利,就采用怎樣的外交策略。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問題上,美國積極呼吁國際社會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但面對烏克蘭領導人的實際求援,卻又顯得扭捏推諉,不甚情愿。
你說美國好戰吧,在中東戰場,美國又敦促以色列與其敵人談判停火,希望雙方罷兵休戰。何時主戰,何時主和,關鍵根本不在于事實如何,而在于是否符合美國的利益。
但中國卻完全不同。中國不是煽風點火的一方,反而是致力于調停爭端。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戰略,行事基于事實,既不會無端挑釁他人,也不會容忍別人欺負到自己頭上。
試想,在一個團隊里,是一味霸凌別人的人走得遠,還是堅持團結合作的人走得遠?想必大家心中也清楚了。
相信中國智慧終將發揮作用,最終和平解決黃巖島爭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