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友艾特我說有的車企還沒提車,還有20多周提車,卻要求客戶提前付尾款。這個問題怎么看!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一個很內卷的新能源行業里,有個概念叫“精益生產”,這個概念就是希望原料供應和生產節奏精準匹配,消除庫存浪費。說白了,就是精準把控銷售趨勢和生產節奏,實現賣多少生產多少,沒有原材料積壓、沒有成品庫存積壓的理想狀態。
那么,很多車企之所以有消費調查、小定和大定的流程,其實就是為了精準地去判斷大概能銷售多少輛車。一般來說,小定就是付較少的意向金,這個意向金是可以退的。那么這個小定數量研判到車主最終買車的概率較小,比如30%會最后買車。大定是付的較多的定金,這里的定金是不可退的,那么大定的客戶最終買車的概率大大提升,比如到60%。那么,車企就會根據這些數據來購買原材料,優先安排大定和小定生產,這樣就比較好地去把控了成本。
現在問題就來了,每個車企的小定和大定是不同的。比如特斯拉是沒有鎖單概念的,大定購車前可退,比亞迪是無條件可退,理想是24小時內可退,有些車企的大定是有7天可退期和鎖定期的。其實就等同于把小定和大定已經混淆在一起了,然后為了營造車很受歡迎的表象,我們看到不管是水軍、黃牛、經銷商還是粉絲都瘋狂地大定,這就出現一個“大定泛濫”的階段。數據雖然很好看,但是對后續的排產和精益生產帶來了毀滅性打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句話“凡有所得,必有所失。”
現在我們發現了車企這種大定混亂的問題,它出現一個惡果就是,它的大定沒有辦法像其他車企一樣有大概率買車行為,需要大打折扣。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這里面有非常多希望靠著初期加價賣現貨的黃牛,現在他們發現這個車的行情很差,那么提一臺虧一臺,他們就寧愿放棄定金也不會提車;其次一些被誤導而誤鎖單的消費者已經在維權了,但是因為信息壁壘的問題,車企其實不知道哪些大定消費者在維權,這里有大部分人已經不想提車了,但是車企不知道;還有就是一些狂熱粉絲,花錢支持,但是后續發現能力不足或者頭腦清醒后,也不會選擇提車。
所以,現在對車企來說非常被動,現在大定的宣傳已經人盡皆知,你如果要維系這樣的假象,那你仍然會產生大量的庫存車、大量的0公里二手車,那車企的現金流壓力就會非常大。一方面你天天在網上吹自己已經實現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你應該是沒有應付賬款的。但是財報上900多億應付賬款也不知道哪來的。另一方面,大量的車生產出來,這里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工廠運營等等的支出,就算現金儲備很多,能堅持半年一年,但是如果長期無法從消費者手里拿到錢,這種虛假繁榮也堅持不了多久。
所以,現在不管是大定混亂還是實際銷量不及預期,都只有一個共同的辦法,那就是盡快先確認哪些購買者是真心實意想買車的,只要付全款了,那就一定是愿意買車的,那可以優先排產,讓車企回到精益生產的軌道上。否則,大量混亂的訂單和配置生產出來,很多車主根本不接車,那只會陷入惡性循環。另一方面,讓消費者付全款,就是能緩解企業現金流。但是這種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問題被曝出來進一步損害了企業的聲譽。
所以,一些企業只想著一時口嗨,根本沒有考慮后續會出現的問題。而且一時口嗨發現牛皮吹太大,不信的人、脫粉的人反而更多了。偷雞不成蝕把米,要是一直這么玩下去,只會把自己玩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