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在走訪芬蘭百年電梯巨頭通力電梯位于昆山的生產研發基地時了解到,為加速本地化服務能力以及中國智能制造成果出口全球,該公司正在進行大規模數字化制造的升級,并將于近期宣布一項新的在華投資項目,用于包括智慧物流在內的建設。
通力昆山工業園是該集團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以及芬蘭以外最大的海外研發中心,本地供應鏈占比達99%,產品出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新的投資項目將用于大灣區相關項目的建設。
數字化技術正在改變電梯行業的生產制造流程。在通力昆山的生產車間內,大批機器人正在進行電梯門板等大件的加工,整個過程完全由自動化軟件控制。
相關業務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昆山工廠的自動化生產水平已經居于全球領先,且已實現5G網絡全覆蓋,生產車間利用人工智能數字孿生技術,打造層門自動生產線,將生產線設備與虛擬模型實時連接,實現生產過程的精準監控、故障預測和動態優化。對于交付后的新電梯,數字化與智能化也深度融入高效運維,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監管數據的實時上傳與透明化管理。
此外,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系統還能提前演算電梯的潛在故障風險,并將預警信息推送給維保人員,使維保工作從 “被動響應” 轉向 “主動預防”。通過預測性維保服務,設備故障率最高可降低約55%,困人風險最多可減少約40%。
通力大中華區更新改造業務副總裁周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中國步入城市更新階段,面對電梯行業從增量建設向存量運維的轉型浪潮,通力正在構建柔性生產體系,而數字化在柔性生產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通力也在持續迭代其數字化系統。
以電梯改造的現場勘測環節為例,為響應不同建筑的個性化改造需求,工人會使用電子化勘測工具進行現場勘測,相關數字化信息會實時上傳至內部系統并同步到工廠,工廠則可根據勘測結果及具體需求實現柔性生產。
今年以來,包括通力、奧的斯在內的跨國電梯巨頭都在積極投入國債支持住宅老舊電梯更新項目交付,以拓展中國電梯存量市場業務,比如通力就已在8個月內完成了昆山首批2106臺老舊電梯的更新交付。
“在數字化領域,中國已經建立了非常成熟的數字經濟和生態系統,通過物聯網將電梯與數字系統連接起來,將有利于提升電梯安全保護、智能化管理。”奧的斯中國區總裁羅小莉此前對媒體表示。
奧的斯位于上海的研發中心也是該公司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發基地,主要負責開發智能化的電梯設備與數字化技術的創新,并以前沿的數字化技術參與打造上海多個地標和基礎設施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