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邢莉
編輯 | 王亞靜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
空缺3年時間,華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泰人壽)總經理一職終得補位。
近日,該公司官網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核準,牛增亮擔任華泰人壽總經理一職。
自2022年7月劉占國辭職后,華泰人壽總經理一職一直處于空缺狀態,期間雖歷經多位臨時負責人,但均未正式獲批出任總經理。
華泰人壽成立于2005年,受益于股東華泰保險集團質量效益經營的理念、外資安達保險集團國際化的運營經驗,多年來“穩健”底色突出。
不過,近年來,自該公司完成外資控股的轉變后,面臨高管層頻繁變動、凈利潤虧損、退保率持續攀升等多重挑戰。
年報顯示,2024年華泰人壽凈利扭虧為盈。在保險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大環境下,華泰人壽的此次扭虧能否成為持續向好的起點,無疑將持續考驗新任管理層的戰略決策與執行能力。
1、牛增亮補位總經理,多位高管同步更換
「子彈財經」注意到,自2022年7月劉占國卸任華泰人壽總經理后,華泰人壽總經理一職長期空缺。
期間先后經歷了李平坤、李林、鄭少瑋三位臨時負責人及擬任總經理人選,但均未正式獲批出任總經理。
直至牛增亮任職資格獲批,華泰人壽才終于結束了長達3年的總經理“空窗期”。
7月10日,華泰人壽發布公告稱,經華泰人壽第七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并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任職資格審查核準,自2025年7月10日起,由牛增亮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
(圖 / 華泰人壽官網)
牛增亮來自大股東“安達系”,入職華泰人壽尚不到一年。
簡歷顯示,牛增亮出生于1969年,是一位精算老將。他先后在平安人壽、美國通能精算顧問公司、英大泰和人壽等保險公司擔任重要管理崗位。2018年,牛增亮加入安達人壽,先后在安達人壽香港區域總部及美國全球總部,從事產品開發定價和精算評估等工作。
2024年10月,牛增亮加入華泰人壽,任臨時總精算師。2025年1月,升任副總經理、總精算師、首席風險官。
加之此次總經理任職資格獲批,不到一年時間,牛增亮完成了在華泰人壽職場上的“三級跨越”。
隨著牛增亮升任總經理,華泰人壽總精算師一職也隨即補位。7月14日,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行政許可信息顯示,核準席岳華泰人壽總精算師的任職資格。
此外,華泰人壽在官網信息中更新了近期的多位高管任命:原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首席人才官蘇梅,自2025年7月起兼任首席風險官;華泰人壽原總經理助理、首席財務官、財務負責人韓悅則在今年5月補位副總經理一職。
牛增亮獲批后,與華泰人壽的董事長張蓓搭檔,形成新一任將帥組合。張蓓是一位華泰保險集團老將,也同樣有著"安達系"背景。2024年8月,張蓓接棒李存強出任華泰人壽新一任董事長。
「子彈財經」注意到,近年來,不少總精算師走到臺前擔任總經理一職。例如:國壽股份利明光、光大永明人壽張晨松、新華保險龔興峰等均是精算師出身。
而這背后的原因則是,當下保險行業強調高質量發展,注重降本增效和風險防范。總精算師出身的總經理更能適應這一趨勢,憑借專業優勢推動公司在產品創新、業務拓展等方面符合行業發展方向,提升公司競爭力。
2、“中轉外”后,盈利困境待解
官網顯示,華泰人壽于2005年正式開業,總部設在北京,主營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業務。目前,華泰人壽已在20個省市開設了300余家分支機構和營業網點。
從股權結構來看,華泰人壽目前有7家股東,其中國內保險集團之一——華泰保險集團為公司控股股東。
隨著美國保險巨頭“安達系”的強勢加碼,2022年,君正集團等11家公司合計向安達北美洲和安達美國,轉讓華泰保險集團35.88%股權,華泰保險集團實現了從本土主導到外資控股的轉變,成為中國第一家從“中資”轉為“外資”的保險集團。
作為華泰保險集團旗下的壽險公司,華泰人壽也隨之生變,當前外資股東在華泰人壽的總股本占比已攀升至99%以上。
(圖 / 華泰人壽官網)
雖然背靠實力雄厚的股東,華泰人壽近些年業績表現卻令業界大跌眼鏡。
從保費規模來看,2020年至2023年,華泰人壽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2.46億元、64.74億元、71.12億元、73.12億元。總體保持穩定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
凈利潤方面,自2022年華泰人壽結束連續8年的盈利狀態,已經接連虧損兩年。Wind數據顯示,華泰人壽2022年凈利潤虧損2.25億元,2023年虧損進一步擴大為8.93億元。
進入2024年,華泰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為92.93億元,同比增長27.1%。在保險業凈利潤整體向好的前提下,該公司盈利勉強扭虧,實現凈利潤0.9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泰人壽之所以能在2024年扭虧為盈,投資收益顯著增加是一大推手。
2024年,華泰人壽投資凈收益21.92億元,較2023年大漲9.84億元。不過,投資收益與市場波動緊密關聯,穩定性往往面臨多重挑戰。
華泰人壽償付報告顯示,2024年前三個季度,該公司投資收益率分別為0.52%、0.86%、0.68%,綜合投資收益率為0.86%、6.25%、1.97%。2024年第四季度,華泰人壽的投資收益率大幅提升至1.67%、綜合投資收益率大幅提升至3.29%。
中誠信國際在今年6月發布的評級報告中指出,考慮到壽險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資本市場不確定性增強等因素,未來仍需關注華泰人壽盈利能力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以及償付能力充足水平。
3、退保金逐年攀升,個險渠道迎改革
「子彈財經」注意到,除保費下滑之外、退保金居高不下也是華泰人壽近年來凈利潤不佳的一大原因。
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華泰人壽的退保金分別為3.46億元、4.99億元、5.08億元、6.5億元、7.28億元,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根據華泰人壽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2024年累計退保金額規模前三的產品合計退保金額高達7.72億元,僅“華泰人壽財富金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一款產品的退保金額就已達6.07億。
此外,「子彈財經」注意到,2024年華泰人壽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也在逐年上漲。
通常而言,保險責任準備金是指保險公司為了承擔未到期責任和處理未決賠款,而從保險費收入中提存的一種資金準備,本質上是保險公司對投保人的“剛性負債”。
Wind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華泰人壽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分別為41.79億元、45.21億元、69.32億元,2024年較上年大幅上漲53.32%。
「子彈財經」就退保金居高不下、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大幅上漲等問題,求證華泰人壽方面,截至發稿前并未得到相關回復。
整體來看,華泰人壽正處于業務轉型的關鍵階段。
自張蓓去年上任董事長后,華泰人推出了“1+2+3”新戰略,明確了“一個戰略核心(客戶),兩個戰略主張(專注、創新),三大戰略支柱(康養3.0、菁英營銷員3.0、數字化3.0)”的戰略體系,直指渠道、產品和服務三大經營體系,力求重塑未來增長點。
三大戰略支柱中,菁英營銷員3.0是針對個險渠道的改革,要打造適合中產、富裕及以上客群的現代化、高素質個險隊伍。
長期以來,個險業務是華泰人壽的命脈。2024年信息披露報告顯示,華泰人壽保險業務收入主要來自個人代理、銀行郵政代理、團險和其他四大渠道,其中個人代理收入為60.06億元,占比64.63%,遠高于其他渠道。
(圖 / 華泰人壽2024年年報(單位:元))
中誠信國際在前述評級報告中指出,2024年公司個險渠道規模保費同比增加,但渠道貢獻度有所下降。
「子彈財經」還注意到,華泰人壽近年來引入了多位“友邦系”高管。
在當前的高管名單中,現任華泰人壽副總經理王文旭,曾任友邦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暨營銷員渠道業務發展總監。
2024年初,友邦人壽江蘇分公司原總經理鄭少瑋,赴華泰人壽出任臨時負責人一職。鄭少瑋擁有超過30年的從業經驗,曾是華泰人壽備受市場關注的總經理候選人之一。
友邦“精英代理人”模式曾為行業提供了破解人力困境的路徑,在當前壽險行業面臨代理人清虛、銀保渠道利潤壓縮等多重挑戰,“友邦系”高管的價值愈發凸顯。
不過,隨著牛增亮出任總裁一職宣布之后,「子彈財經」注意到鄭少瑋已不在華泰人壽高管名單之中,而是轉戰安達人壽擔任區域總裁。
中誠信國際在評級報告中指出,受隊伍轉型升級及市場環境影響,個險渠道常規增員不及預期。截至2024年末,個險代理人數量較年初下降14.65%至9958人。但近年來公司聚焦績優增員,個險隊伍產能持續提高,2024年個險渠道月人均首年規模保費實現較好增長。
綜合來看,當前總經理到位、新戰略布局……華泰人壽進行了一系列變動,也側面說明公司正站在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如何帶領公司擺脫盈利困境,有效應對“退保潮”,深入推進個險渠道改革以及新戰略的落地實施,都是擺在新領導班子面前的重要課題。
未來,華泰人壽能否破解近年來面臨的業務增長乏力、盈利困境,在保險市場中重塑競爭優勢?「子彈財經」將持續關注。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