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籃亞洲杯半決賽的對陣剛剛確定,場外的聲音就已先開火,這次輪到韓國媒體帶頭對中國女籃和張子宇“對噴,還順帶為日本女籃搖旗吶喊,說起來,亞洲女籃的半決賽還沒開打,賽場邊的爭議卻早就熱鬧起來,誰都知道,亞洲女籃這幾年格局變化大,但沒想到,場外的口水戰,有時候比場上的對抗還要直接。
事情的起因其實很簡單,日本隊贏下新西蘭,韓國隊大勝菲律賓,半決賽四強湊齊,中國迎戰日本,韓國碰澳大利亞,按理說,這會是各隊備戰、媒體分析正常套路,但韓國媒體偏不走尋常路,直接點名批評中國女籃,尤其是圍繞張子宇,調門拉得很高,說中國隊“靠2米20中鋒偷勝,甚至搬出“體育道德這大旗,呼吁FIBA禁用超高球員,表面上是討論規則,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更像是對中國隊的實力焦慮在發泄。
說實話,“身高優勢=作弊這種觀點,放在職業籃球圈實在是有點離譜,籃球比的不就是身體和技術的結合嗎,歷史上從來沒聽說奧尼爾、姚明因為太高太壯被禁賽,張子宇2米20,這身高確實稀有,但她能站上國家隊、打進亞洲杯,本來就是選拔和訓練的結果,韓國媒體這回把張子宇身高當成靶子,甚至一度形容成“作弊,還祭出“體育道德指責,說實話,這種說法一出來,連普通球迷都覺得有點過了,畢竟,體育競技要公平,但公平不是讓大家都一個模板。
真要說比賽,中國女籃靠的絕不只是張子宇,和韓國隊那場,7個人得分上雙,籃板、助攻全線壓制,哪怕把張子宇“請出場,中國隊整體實力也不是韓國能輕松撼動的,大家都知道,亞洲女籃這些年“內線強隊吃香,但中國女籃能穩定輸出,背后是體系和訓練的積累,不是一個球員就能決定的,韓國媒體現在總盯著張子宇,說到底,還是自己對抗不了的焦慮在作祟。
再說日本女籃,韓國媒體這回算是徹底“站隊,不吝溢美之詞地支持日本女籃擊敗中國,理由還是那套“籃球不能只比身高,但問題來了,現在的日本女籃其實整體實力下滑是肉眼可見的事實,想靠外線和速度彌補內線短板,碰上中國女籃“雙塔組合,韓旭和張子宇一站,怎么破解防線,恐怕日本教練組自己都沒底,宮魯鳴帶隊的這支中國女籃,其實正處于新老交替、步步上升的階段,鋒線、內線、團隊協作都不像是靠某個人單打獨斗能撼動的。
有意思的是,韓國媒體口口聲聲喊著“體育道德,可誰都記得,韓國體育圈自己在足球、短道速滑等項目上可沒少被詬病,王濛的短道比賽和韓日世界杯的各種名場面,老球迷都記得,體育道德不是說誰喊得響就歸誰,還是得看場上的表現和底線,韓國媒體這波“拉踩中國女籃,追著張子宇不放,說白了還是一種“擺爛式輿論操作,沒法正面較量就先發動輿論戰,這種劇本以前見得多了,球迷心里有數。
另一方面,半決賽的真實看點,還是場上,韓國女籃對陣澳大利亞,實力差距擺在那,澳大利亞女籃的硬度和經驗,韓國隊想爆冷,難度不小,至于中國對日本,雖然場外氣氛被炒得火熱,但真刀真槍比拼,還是得看誰能頂住壓力、發揮穩定,說到底,亞洲女籃現在的格局,已經不是靠“外援口水就能逆轉的時代,誰的體系扎實、儲備深厚,誰就能笑到最后。
有球迷調侃,韓媒這回是“點贊日本、順帶“回懟中國,熱鬧歸熱鬧,比賽還得靠實力說話,張子宇身高確實優勢明顯,但籃球場上,單有身高沒技術、沒體系,照樣打不出來,反過來看,中國女籃這幾年就是靠團隊力量和年輕球員成長,才站穩亞洲霸主的位置,外界怎么說不重要,關鍵是自己的路走得扎實。
所以說,這場半決賽還沒打,場外已經“熱身了,但真正的較量還在球場上,中國女籃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被外部聲音干擾,打好自己的體系,展現真正的實力,至于韓國媒體的這些“對噴,說到底,也不過是賽場外的調味劑,比賽結果還得等場上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