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杯半決賽,中國女籃對陣日本女籃這場比賽,賽前就被不少球迷掛念,畢竟這是近幾年亞洲女子籃球最具分量的對決,結果過程沒讓人失望,劇情卻讓人窩火,中國女籃上半場領先,第三節崩盤,最終81-90敗給日本,無緣決賽,焦點不僅在比分,還有場上一個反復被提及的身影——李緣,連續四場首發,這次卻成了日本新星田中心的“提款機,場邊和網絡上的爭議聲一波接一波。
說到李緣,老實講,她這屆亞洲杯上的表現一直被球迷盯著,前三場發揮平平,宮魯鳴依然堅持讓她首發,面對日本女籃這場,她的對位直接遇上田中心,這位00后新星,這仗從開局就拉滿了強度,田中心在中國女籃死守到最后一秒時,迎著防守投進壓哨三分,氣勢直接拉滿,韓旭這邊剛還一球,后面中國隊連續失誤,日本連續抓機會,田中心三分再中,突破也有,短短三分鐘,田中心連拿10分,李緣防線被打得滿地找牙,宮指導也沒法子了,趕緊換上楊力維,但局勢已經被打亂。
其實從那一刻開始,田中心就像開了掛,首節三分線外5投5中,單節21分,直接把中國女籃防線打穿,這種外線準頭,配合日本隊流暢的配合,現場真有種“看著對方練投籃的無力感,第一節結束只打平,已算萬幸,但球迷的情緒已經被點燃,彈幕區和評論區一片“李緣快下去、“再不上黃思雨就晚了,輿論壓力肉眼可見。
再回頭看李緣這3分15秒的出場,1投0中,0得分,正負值-8,防守端被爆,組織端也沒見起色,說實話,這時候還堅持用她,確實讓人看不懂,尤其中國女籃替補席上,黃思雨、楊力維都是能打硬仗的球員,宮指導的用人思路,難免讓球迷懷疑是不是太“雷打不動了,當然,主教練有自己的考慮,也許是看重李緣的經驗或者某些戰術環節,但場上風向早就明顯偏向日本,換人不果斷,等于把主動權雙手奉上。
第二節末尾,張子宇站出來連得6分,半場反超,這段時間算是中國女籃最強硬的回應,場邊歡呼聲一度壓過日本球迷,但第三節風云突變,中國女籃突然進攻啞火,防守端也守不住對方的投籃,日本女籃命中率高得離譜,每次剛追近比分,對方總能扔進三分——這就是“心理優勢在生效,越打越順,反觀中國女籃,越急越亂。
李緣下場之后,中國女籃的組織看著流暢了不少,但分差始終沒拉開,末節每次看到希望,日本女籃三分就像“精準打擊一樣潑冷水,最終9分差距輸掉比賽,數據不會說謊,李緣全場只打了3分15秒,后面一分未得,防守端的短板和進攻端的隱身,已經讓球迷失去耐心。
問題來了,這樣的關鍵大戰,主教練為何還要堅持用狀態不佳的球員,難道真的是“信任越大,失望越大,還是說更衣室有不為人知的安排,球迷的質疑不是沒根據,競技體育講究狀態,講究臨場變化,板凳席有那么多能打的球員,為啥不用,求穩也要看場面,尤其被對方連續沖擊的時候,及時止損才是明智之舉。
有人說日本女籃這批新人上位太快,田中心已經成了亞洲新一代得分手模板,但中國女籃也不是沒亮點,張子宇、韓旭的發揮其實可圈可點,只是整個陣容的調整和臨場應變,還是差了一口氣,比賽本身沒輸在個人能力,而是在關鍵節點的選擇上。
回顧歷史,中國女籃和日本女籃的對抗每次都充滿變數,這次又一次讓人看到成長的代價,教練組和隊員都該從這場失利里吸取教訓,尤其是用人上的靈活性,別再讓“雷打不動的首發變成對手的突破口。
這場比賽給中國女籃敲響了警鐘,亞洲杯不等人,狀態、調整、臨場決斷都得拉滿,球迷的期待很高,但更希望看到的是及時糾錯和敢于變陣,別等到比賽結束才后悔,畢竟機會不會等第二遍,下一場再遇到類似局面,宮指導還會堅持原來的用人思路嗎,這恐怕才是所有人最關心的懸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