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風送暑,碧波競先。近日,山東省第十六屆中學生運動會游泳比賽在青島拉開帷幕。在這場匯聚全省青少年游泳精英的巔峰對決中,濱州實驗中學的兩位小將劈波斬浪,交出了令人振奮的成績單:劉若萱憑借精湛技藝與穩(wěn)定心態(tài),一舉將女子200米蝶泳金牌、女子100米蝶泳銀牌收入囊中,以實力綻放“泳池鋒芒”;劉若鈺則在女子50米自由泳中斬獲第五名,并與隊友默契協(xié)作,拿下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賽第六名,為濱州代表隊再添榮光!
這一枚枚獎牌,不僅凝聚了少年健兒的拼搏身影,更彰顯出濱州實驗中學“體教融合、多元發(fā)展”特色教育理念的豐碩成果。
賽場佳績的取得,源于日復一日的堅持與磨礪。每天近10000米的訓練強度,是她們雷打不動的“功課”。劉若萱的蝶泳劃水,從手臂入水角度到腰腹發(fā)力節(jié)奏,每個動作都要在千萬次劃水中精準固化;劉若鈺的自由泳沖刺,則在一次次觸壁轉身里打磨反應速度,哪怕是換氣時的呼吸頻率,都要對著秒表練到分毫不差。當夕陽透過游泳館的玻璃窗,將她們的身影拉得很長,泳池里翻騰的不僅是浪花,更是兩個少年對“更快”的執(zhí)著——10000米的距離,磨出了肌肉的記憶,更煉出了不服輸?shù)捻g勁。
賽場之外,兩位少年同樣保持著亮眼的“雙軌平衡”。在各自年級的文化課排名中,她們均穩(wěn)居前十,用成績單證明:運動訓練的汗水與課堂學習的專注并非對立,反而能相互滋養(yǎng)。這份“文武兼修”的成長軌跡,正是濱州實驗中學踐行體教融合理念的縮影。作為濱州市體教融合示范校,學校為體育特長學生搭建了“訓練—學習—成長”的全鏈條保障機制,為她們量身定制“彈性作息表”:下午的泳池訓練后,專屬的文化課補習跟上;周末的技術加練前,學科老師早已備好錯題集。教練團隊與教學組定期溝通,將訓練強度與課業(yè)壓力動態(tài)平衡,讓訓練有科學指導,學習有精準幫扶。既不辜負少年對游泳的熱愛,更不松懈對學業(yè)的要求,讓運動特長與文化素養(yǎng)相互賦能。
通訊員 李中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