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中國經濟能實現5.2%的增速,工業發揮了“壓艙石”作用。下半年,除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將陸續公布新一輪穩增長方案外,工信部還將推進培育各類未來產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增速較2024年全年加快0.6個百分點。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比上月大幅加快1個百分點,遠超市場預期。
工信部總工程師謝少鋒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下半年將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具體工作方案將在近期陸續發布。與此同時,持續培育發展動能。加快發展生物制造、低空產業。推動人形機器人、元宇宙、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創新發展,超前布局新領域新賽道。
(7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介紹2025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并答記者問。圖片來源:新華社)
多位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出口交貨值在我國工業產值中的占比接近四成。受制于出口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工業生產動能或將有所減弱。接下來工業生產增速或有一個持續放緩過程,但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加力,新動能加快培育,工業平穩增長仍有支撐。
工業增速放緩壓力加大
今年以來,隨著穩就業穩經濟、“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協同各地在政策支持、項目落地、供需對接、助企服務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季度和二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5%和6.3%,在去年同期較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了進一步增長。
工業大省“挑大梁”的作用突出,31個省份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并全部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福建、安徽、河南、湖南實現8%以上的增長;8個工業大省利潤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河南、湖南、湖北、江蘇實現兩位數增長。
重點行業支撐作用明顯,電氣機械、汽車、電子、通用設備、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增長較快,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量質齊升”,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分別達到35.5%和16.4%,電子、電氣機械、通用設備等行業利潤增長超過10%。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表示,上半年6.4%增速背后的支撐力是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行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對整個工業經濟運行支撐力非常強勁。人形機器人、3D打印設備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發展有望在這幾年迎來產業化曙光,為國內經濟運行提供更多新的增長點,未來可能成為新的增長支柱。
上半年,在設備更新政策等因素帶動下,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電機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鍋爐及原動設備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0%、19.2%、14.3%、13.6%;包裝專用設備、電站用汽輪機、數控金屬成形機床、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4.0%、31.7%、17.4%、15.4%。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工業生產維持強勁增長勢頭,大幅好于市場預期。背后的驅動力量主要有三點:一是中美關稅暫緩推動出口需求回暖,帶動相關生產活動回升較多;二是新動能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三是受益于原油、有色金屬等價格的回升,上游原材料行業生產活動改善較多。
伍超明表示,往后看,各類存量增量政策進一步發力顯效和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有望繼續對工業生產形成一定支撐。但下半年內外需放緩壓力均加大,經濟“供強需弱”矛盾依舊突出,加上中央加強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工業生產增速大概率趨于放緩。
謝少鋒強調,當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有所增加,部分產業結構性矛盾凸顯,一些企業生產經營還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是也要看到,各項支持政策正在持續發力,各項改革舉措加快推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
面對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諸多挑戰,下一步,工信部將在鞏固基礎、提升質量、培育動能、優化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首先要筑牢工業經濟基本盤。謝少鋒表示,實施新一輪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推動重點行業著力調結構、優供給、淘汰落后產能,具體工作方案將在近期陸續發布。支持重點工業大省發揮“挑大梁”作用,包括落實支持政策、培育新增長點、促進產業轉型、提高運行質效、應對外部風險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夯實工業經濟穩定運行基礎。
與此同時,持續培育發展動能。工信部將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開展專項行動,培育新產業、打造新動能,加快發展生物制造、低空產業。推動人形機器人、元宇宙、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創新發展,超前布局新領域新賽道。
(7月19日,觀眾在第三屆鏈博會數字科技鏈展區與機器人握手。圖片來源:新華社)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工信部對人工智能等進行了密集部署。6月3日,工信部部長李樂成主持召開會議研究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賦能新型工業化的思路舉措。會議強調,要系統謀劃、協同推進,一體推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方面任務落實,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賦能新型工業化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充分激發創新活力。
6月6日,李樂成主持召開部兩化融合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議要求,要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加快重點行業智能升級,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
7月,李樂成分別在上海、北京等地調研人工智能工作。李樂成強調,要加快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夯實產業發展底座,強化算力、算法、數據等要素供給。要凝練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原材料、消費品等重點行業應用需求和成熟解決方案,加快大模型賦能制造業全流程,培育一批人工智能賦能應用服務商。要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產品,注重共性技術研發和基礎數據建設,在應用中持續迭代優化,加快推進人形機器人領域數據采集、清洗、標注和產品測試等標準研制。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認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結合,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可觀。人工智能正以“技術—經濟”范式變革的力量,重塑經濟增長的底層邏輯。中國在AI場景應用及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正在向產業競爭力方向逐步轉化。
推進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
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也是下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工信部將開展專項行動,加大工作力度,解決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減輕企業負擔,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強化標準的作用,支撐引領技術進步和產業優化升級,加強產能監測預警,推動行業自律,優化發展生態。不斷完善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和解決問題的閉環機制,堅定企業發展信心。
國家統計局日前對1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問卷調查顯示,二季度,在調查的七項惠企政策中,企業對多項政策的滿意度明顯提升。其中,對穩外貿穩外資政策、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清理拖欠賬款的滿意度同比分別提高1.8個、1.6個、1.6個百分點;對創新支持政策的滿意度相對較高,認為政策有效果的企業比例超七成,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
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謝少鋒日前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圍繞中小企業最關心的政策、人才、資金、市場、創新、合規等方面,持續強化公益性服務,不斷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比如,在政策上,研究修訂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聯合稅務總局開展“春雨潤苗”行動,推進稅費政策便捷惠及小微企業。在資金上,推進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二期,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日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完成第七批子基金簽約設立工作,繼今年4月與深創投簽約后,又分別與中科創星、東方嘉富、藍馳創投三家投資機構簽約,至此第七批子基金全部設立,總規模達82.87億元,重點投向硬科技領域中小企業。
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是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的要求,于2015年9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的國家級股權投資基金。其官網顯示,目前已設立46只子基金,子基金規模超1200億元,累計投資企業超1800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