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垂落,世紀公園迎來一群小小探險家,6歲的延延攥著小手電,光束在草葉間輕輕晃動,定格在一片闊葉草上,一只青蛙隱藏在陰影里。“找到啦!”她轉身呼喚帶隊老師。
同一時刻,十余公里外的黃興公園,人們踮腳探進“荷塘光影長廊”,剛觸到地面投射的粉色荷花,光影突然“炸開”一圈圈漣漪。一對老夫妻慢慢踱步,爺爺舉著手機想拍下這奇妙瞬間,奶奶笑著拍他的胳膊:“別急呀,我們再走一走,看能不能踩出朵更大的。”
散落在申城夜色里的熱鬧,正勾勒出公園夜游的多樣面孔。世紀公園連辦7年的“世紀夜貓子行動”、黃興公園夏季限定的荷花睡蓮夜游、上海動物園延續30余年的“動物奇妙夜”、上海溫室花園將于7月26日開放夜游光影秀……專屬于夜晚的奇妙體驗,重塑著都市人對夏夜的期待,尤其當白天氣溫常飆至35℃以上時,夜游往往能避開酷熱,晚風裹挾著草木清氣,讓這份期待更添幾分舒適。
不止是復刻,夜色里有新世界
“夜游肯定不是白天的簡單翻版。”上海世紀公園管理有限公司行政辦公室工作人員張引概括道。“世紀夜貓子行動”用“公園+科普”碰撞出火花,當人們在夜色中觀察草木、聆聽蟲鳴,科普成了觸手可及的自然對話。
這是因為夜晚本就是自然的“活躍時段”。不少動物偏愛晨昏或夜間出沒,躲開日行捕食者的視線,所以,夜游成為觀察它們的最佳時機。策劃團隊踩點時,總能撞見一群小生靈的精彩日常:淺綠色的象甲、石榴花上的天牛、享用大蚊的狡蛛、長著羽毛狀觸角的天蠶蛾、形態嬌小的螢火蟲、聚餐的扁鍬甲、藏在朽木里的擬步甲幼蟲、吃著蘑菇的蕈甲和吃著鼻涕蟲的蜈蚣。夜色的柔光牽引著觀察者的視線,多了幾分心無旁騖的專注。
黃興公園的夜游設計,更是把“夜間獨特性”刻進細節里。白天的荷花睡蓮展是常規的觀賞,到了夜晚,“荷塘光影長廊”便成了主角——智能感應投影讓游客每走一步,地面就開出一片荷花,或是漾起一圈漣漪;“星夜探秘”活動里,大家蹲在池邊看荷花慢慢閉合,聞夜來香在暗夜里釋放芬芳,聽蛐蛐在草叢里唱和聲;漢服巡游的裙擺掃過燈光,驚起滿池“光影蝴蝶”,親子手影戲在幕布上變出青蛙和螢火蟲,連文創市集的燈籠都透著荷花的影子。這些設計緊扣“夜晚才有的美”,讓夜游徹底成了獨立于白天的全新體驗。
溫柔的平衡,熱鬧與寧靜共生
再熱鬧的夜晚,也得給自然留一份溫柔。黃興公園的燈光從不是鋪天蓋地的亮,冷色調的光線輕輕搭在荷塘邊,剛好能照見荷花的輪廓,卻不會打亂它們夜間閉合的節奏;趨光的小蟲怕強光,燈光便只照亮游客活動的小角落,連觀察用的手電筒都調至弱光模式,只怕驚擾了誰的夢。
這種“平衡術”在上海的公園夜游里處處可見。螢火蟲觀測要“限流+預約”,每組家庭發一支紅光手電——因為紅光對螢火蟲的干擾最小;夜游路線特意繞開珍稀植物區,講解員的聲音壓得低低的,生怕吵醒棲息的鳥類。
“我們要讓游客看見自然,而不是打擾自然。”世紀公園“蛙蛙奇妙夜”帶教俞老師這句話,成了所有夜游活動的底線。當小朋友尋找青蛙時,他特意叮囑:“光不能直射蛙眼,它們會‘害怕’的。”于是光束總是斜斜地打在草葉上。
也正因如此,藏在夜色里的精彩才能年復一年地延續。
黃興公園每年舉辦大型夜游活動,選在6月至8月之間,持續20天左右,此時的荷花、睡蓮集中盛開,活動得以與花卉最佳觀賞期同步。
上海動物園自1991年起推出夏令營活動,后定名為“動物奇妙夜”,夜游活動領隊楊李思玥介紹,活動主要觀察的是晨昏型動物,還有夜行性動物,在晚上能看到它們跟白天不同的狀態。
共青森林公園的螢火蟲觀測在7月蟲兒最活躍時開啟,從2015年“探秘夜森林”至今,已有近6000人參與,今年新增的“螢火蟲小報”活動,還讓孩子們把這份美好講給更多人聽。
上海植物園的“暗訪夜精靈”辦到了第十七季,南北兩條路線分別聚焦“蟲蟲特工隊”和“神秘水世界”,老粉絲們每年都會準時赴約。
上海溫室花園即將開啟的夜游光影秀,讓游客跟著太空植物“達爾文蘭”和培育師“尤伊”的故事線沉浸式體驗溫室,判斷每個場館里的環境是否適合太空蘭花,幫助它尋找“地球家園”。屆時,溫室花園的閉園時間從17時延長至21時,票價不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