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農歷六月二十八,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一年當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節。
宋代詩人梅堯臣對暑熱的描寫淋漓盡致: “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然而在自然的節律中,大暑并非只有酷熱,亦是草木繁茂,萬物正榮之時,尤為動人的,便是那池中一抹淡雅荷香。
金明池遺址公園內荷花盛放。新華社發(石斐攝 )
大暑所在的農歷六月,也稱“荷月”。此時荷花盛放,亭亭凈植,不懼烈日、不畏驟雨,成為極具“節令之美”的象征。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風前暑氣收,荷花蕩口碧波流”……古人以荷消暑,以荷入詩,也在賞荷之間,尋得心靈的寧靜。
而今,這份清涼詩意,在中原古都開封,有了新的延續。
盛夏時節,金明池遺址公園荷影搖曳,緋云千葉、紅寶石、水月洛神……一池蓮花競放,透著城市更新的勃勃生機。
“圍擋一拆,便是蓮葉田田,著實讓人心生歡喜”。 市民王秋花笑著說,自己帶孩子來游玩,這處突然“冒”出來的新景點,第一次來就愛上了,現在每天晚上都要來轉轉,荷香撲面,心曠神怡。
其實不久前,這里還是一片封閉水域,作為酒店內湖景觀,被高墻圍擋了近二十年,庫容因淤積逐年“縮水”,水質也堪憂。
“2023年以來,開封以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為引領,對金明池片區展開系統性提升:拆墻透湖、生態修復、景觀重塑……”開封金明池片區活化利用及業態提升項目負責人鄭勇剛介紹,今夏,金明池遺址公園全新開放,還湖于民,“汴京八景”之一“金池夜雨”有了可感可及的現實載體。
生于1996年、長于金明池片區的軒宇鶴姑娘,全程參與并見證了金明池的蝶變,她自豪地說,“如今這里一步一景,恍若畫中,越來越多的市民愿意來此避暑消夏。”
7月18日晚,孩子們在金明池遺址公園棧道上玩耍。新華社記者 任卓如 攝
金明池的“再現”,不僅喚醒了沉睡的文化記憶,也悄然融入了市民的煙火日常。夏日傍晚,孩童三兩攜手,奔跑嬉鬧;老人倚坐長廊,乘涼小憩;身著漢服的高中畢業生專程為荷花而來,在蓮影間定格青春剪影。
池畔相鄰的開元廣場,成為古都夏夜生活的新地標,非遺市集與大宋中醫藥文化市集交替登場。大暑前夕,紫蘇飲、三伏貼等消暑養生好物,免費發放;仲景AI輔助診療機器人、體質辨識儀等智能設備,吸引老少駐足體驗。
熱浪中,一池荷香為城市帶來絲絲涼意,更為市民送來了“家門口的滿足”。文化可感,日常可親,詩意可達。那些輕盈而細微的幸福,就藏在每一個夏夜晚風中,藏在蓮影綽約間,悄然盛開。
統籌:孫聞
記者:任卓如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河南分社聯合制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