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7月15日,印度外長蘇杰生抵達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這是他五年來首次訪華。會談中,蘇杰生當面就多項議題向中方釋放積極信號,其中不少表態正契合中方期待。這場遲來的訪問,背后是印度在多重戰略壓力下的現實選擇。蘇杰生此次訪華帶來明確承諾。
他向中方表示,印度愿意深化經濟合作、增進人文交流,共同維護邊境和平,還會全力支持中國主辦上合組織峰會。這些表態不是空泛的外交辭令。要知道,就在幾周前,印度還在邊境問題上發表過不當言論,如今轉向強調邊境和平,足見態度轉變。中方會見時提到“龍象共舞”的合作方向,蘇杰生回應稱雙邊關系穩步改善能帶來互利成果,雙方共識已清晰可見。
特朗普(資料圖)
印度態度轉變,源于難以承受的戰略壓力。特朗普政府7月14日放出消息,若俄羅斯50天內不停火,所有購買俄油的國家將面臨100%關稅懲罰。印度每天要從俄羅斯進口200多萬桶石油,是特朗普威脅的主要目標。這還不是全部,中國收緊稀土出口后,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緊急報告,多家車企的稀土磁鐵庫存只夠用到下個月。
更麻煩的是,5月印巴沖突后,特朗普高調宣稱自己促成停火,還高規格接待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尼爾,這讓一直自認地位高于巴基斯坦的印度難以接受。印度國內早就有人看清形勢。一名政策界人士坦言,印度從沒打算冒著巨大風險對抗中國,畢竟中國經濟規模是印度的五倍,軍事力量也強得多。這番話點破了印度的現實處境。過去印度想借中美對抗提升自身地位,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讓這個想法落了空。
莫迪和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不僅在印巴問題上搞“雙軌制”,還在經貿領域態度強硬。美印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特朗普多次批評印度是“關稅之王”,印度也已向WTO備案,計劃對美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其實印度對美國說“不”早有先例。今年5月印巴沖突期間,特朗普稱自己出面讓兩國停火,還暗示和印美貿易協議有關。印度外交秘書直接否認,說莫迪總理明確表示那段時間從沒談過貿易協議或美國調停的事,還強調印度過去、未來都不接受調停。
這事兒能看出,印度不會輕易被美國牽著走。俄烏沖突打了三年多,印度一直買俄羅斯石油,美國也沒真敢制裁,因為印度的地緣位置太重要,是美國和西方想拉攏的對象。現在的中印關系,有挑戰更有機遇。邊境問題仍是敏感點,但構建穩定的邊境信任機制、恢復戰略對話,是雙方必須做的事。直航恢復、人文交流重啟這些具體舉措,能讓兩國民眾感受到關系改善。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框架里,中印已有合作基礎。
特朗普(資料圖)
要是能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上多協調,還能給世界多極化和南南合作添助力。蘇杰生訪華是個好開始,但關系改善不會一蹴而就。戰略互信得靠長期互動積累,需要雙方有政治意愿,更要尊重彼此核心關切。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單邊保護主義、強權霸凌給世界添了不少麻煩。中印作為亞洲有影響力的國家,通過對話消除誤判、應對外部風險,才能在全球秩序重塑中掌握主動。這次蘇杰生帶來的承諾,是個積極信號,接下來就看雙方如何把共識變成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