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游新聞報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特朗普在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前,對著鏡頭說了句耐人尋味的話:“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這句話讓不少人想起之前他還因芬太尼問題威脅對華加稅的模樣——從“甩鍋”到“承認幫助”,這位美國總統的對華態度,最近確實有了微妙變化。
先看貿易領域。過去兩年,特朗普總把“美國對華巨額貿易逆差”掛在嘴邊,動不動就拿“失業問題”說事。但現在,他幾乎不再提這些詞了。原因不難猜:特朗普正忙著和中方談新的貿易協議,想盡快簽點“能看的成果”。畢竟,中國今年上半年創紀錄的貿易順差擺在那兒,美國企業也盼著多賣點東西到中國。
特朗普(資料圖)
科技領域的變化更明顯。英偉達CEO黃仁勛訪華時宣布,美國政府批準了H20芯片對華銷售。這款為適應美國出口限制專門設計的AI加速器,此前被禁售了。雖然出口仍需審批,但和之前“一刀切”的強硬態度比,已經是180度轉彎。更有意思的是,美國國務院最近裁了1300多人,其中大部分來自涉華關鍵部門——外界猜測,這是在給中美關系“松綁”。
不過,最讓人意外的,還是特朗普在芬太尼問題上的表態。簽署法案時,他罕見地承認:“中國幫了大忙。”他說的是中國在芬太尼類藥品管控、嚴打犯罪、前體化學品管理上的措施。但話鋒一轉,他又補了一句:“中國是因為受了美國關稅‘懲罰’才這么做的。”這話說得矛盾——既想說中國“配合”,又不愿放下“關稅施壓”的架子。
中方早就說過,芬太尼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更不是“中國制造”的問題。中國政府對芬太尼類物質的管控,比很多國家嚴格得多。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報告更實在:中國整類列管措施生效后,美國街頭合成阿片類藥物的價格短期內漲了30%,直接導致3到5個月內過量用藥死亡人數減少了20%到25%。這些數據擺在那兒,誰都看得清楚:中國動了真格,美國自己的問題,不該賴到別人頭上。
再說特朗普政府最近的“示好”動作。批準H20芯片銷售、裁撤涉華遏華團隊,這些真的能說明中美關系變好了嗎?恐怕沒那么簡單。特朗普的邏輯很現實:貿易上需要中國的市場,科技上想分中國發展的紅利,所以暫時“軟化”態度;但涉及芬太尼這種能“甩鍋”的問題,他還是忍不住要提關稅、要指責。這種“有選擇性的緩和”,本質還是美國一貫的實用主義——對自己有利的就合作,對自己不利的就施壓。
中方態度一直很明確:談合作可以,但得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談問題可以,但別拿“關稅”“制裁”當籌碼。就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的:“中方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中國在芬太尼治理上的努力,國際社會有目共睹;中國市場的開放,對全球企業都是機遇。至于美國,要是真想解決問題,就該少點“甩鍋”,多點誠意。
特朗普(資料圖)
從特朗普的“變臉”里,我們也能看出美國的兩難:一方面,國內通脹等問題逼著他們找中國合作;另一方面,長期的偏見和戰略競爭心態,又讓他們放不下“打壓”的架子。這種矛盾,短期內恐怕很難消除。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中國不會因為美國的“示好”就放松原則,也不會因為美國的“施壓”就放棄自身利益。
H20芯片開始賣了,這些變化值得關注,但不必過度解讀。中美關系的走向,從來不是靠某個人的表態決定的,而是看雙方能不能真正放下偏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畢竟,合作才能共贏,對抗沒有出路——這道理,美國遲早得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