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或許有部分人還在無端揣測,覺得烏克蘭和北約終于“看透”了,認定俄羅斯背后真正的“靠山”是中國,甚至荒謬地認為,要是中國早早給俄羅斯軍事援助,這場俄烏沖突怕是早就偃旗息鼓了。然而,這種想法不過是毫無根據的臆想罷了。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個鐵一般的事實:中國從未給俄羅斯提供過任何形式的軍事援助。這可不是信口開河,而是有著確鑿的證據支撐。早在俄烏沖突的陰云尚未籠罩大地之時,中國就已多次鄭重聲明:“我們不參與任何軍事集團,不偏袒任何一方。”沖突爆發后,中方更是反復強調,“中俄關系不針對第三方”。就連美國的情報部門,費盡心機地查了許久,最終也只能無奈地承認:“沒有證據顯示中國向俄羅斯輸送武器。”
2024年7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約峰會上,竟公然散布所謂中國支持俄國防工業的虛假信息,妄圖抹黑中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毫不留情地予以反駁,他指出美方的說法完全是子虛烏有,還列舉了詳實的數據:俄羅斯進口的武器零部件和兩用物項中,超過60%來自美西方;被烏克蘭摧毀的俄方裝備里,95%的關鍵零部件也源自西方;而且,俄制武器中72%的西方零部件竟然來自美國公司。這一組組數據,就像一記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那些污蔑中國是俄羅斯軍事靠山的人的臉上。
中國一直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這可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中國長期以來的戰略選擇,如同屹立不倒的燈塔,指引著中國的外交方向。就像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2022年3月就明確表示,所謂“中方向俄提供軍事援助”完全是別有用心的虛假信息,中俄雙方都已對此進行了澄清。
中國的國防政策也白紙黑字地寫著,中國不參加任何軍備競賽和軍事集團,不謀求勢力范圍,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俄烏沖突這場風暴中,中國的這一立場始終堅定不移,中方一直呼吁通過對話談判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在一旁煽風點火、火上澆油。
接下來,我們再深入探討一下中俄關系的本質。中俄確實是戰略協作伙伴,但這種關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堅實基礎之上的,絕不是某些人惡意揣測的“靠山”關系。2024年10月,王毅在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的文章中深情地提到,中俄關系的本質是永久睦鄰友好、全面戰略協作、互利合作共贏,雙方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
2025年4月,王毅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再次強調,中俄關系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內核不會改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的底色也不會改變。這種關系更多地體現在經濟、能源、科技等領域的深度合作上,而不是軍事同盟。比如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黑河公路橋等項目,都是雙方務實合作的豐碩成果,與軍事援助沒有半毛錢關系。
那么,為什么還會有人覺得中國是俄羅斯的靠山呢?這或許和中俄之間日益緊密的經濟合作有關。中國是俄羅斯的重要貿易伙伴,雙方在能源、農業、科技等領域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然而,這種合作完全是正常的商業行為,遵循市場規則,也嚴格遵守國際法。就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所說,中俄之間的正常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當受到第三方的無端干擾。
而且,中國在與俄羅斯保持友好合作的同時,也始終保持著與烏克蘭的正常交往。中國不是俄烏沖突的當事方,而是一直以勸和促談的“和事佬”角色,積極推動局勢降溫。比如中方提出的“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就像一場及時雨,為推動和平解決沖突提供了極具建設性的方案。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不容忽視,那就是國際社會對中國中立立場的廣泛認可。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時不時地炒作中國支持俄羅斯的話題,試圖抹黑中國,但大多數國家都心知肚明,中國是在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
比如在聯合國關于烏克蘭問題的投票中,中國多次投出棄權票,既不支持對俄羅斯的單邊制裁,也不贊成激化矛盾的做法。這種中立態度就像一座堅實的橋梁,得到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行動主要是基于自身的戰略考量,而不是依賴某個國家的支持。俄羅斯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豐富的資源儲備,就像一座堅固的堡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部壓力。
2025年7月的報道顯示,盡管面臨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俄羅斯經濟依然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2024年GDP增長4.1%,工業生產值增長4.6%。這說明俄羅斯的經濟和軍事能力有其自身堅實的基礎,并非完全依賴外部援助。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在國際政治這個大舞臺上,存在著一些陰謀論和無端的猜測。但事實就是事實,中國始終沒有提供軍事援助,這是無法改變的鐵一般的事實。那些聲稱中國是俄羅斯靠山的說法,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的惡意炒作,或者是對國際局勢的嚴重誤讀。
俄烏沖突是一場復雜而又深刻的地緣政治危機,解決起來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智慧。中國一直主張通過對話談判來解決爭端,反對使用武力和制裁施壓。這種立場不僅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也有利于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
如果真的像某些人說的那樣,中國提供了軍事援助,那只會讓沖突進一步升級,加劇人道主義危機,這與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價值觀背道而馳。所謂“俄羅斯背后真正的靠山是中國”的說法,完全是沒有根據的無端猜測。中國始終堅持中立立場,不提供軍事援助,而是積極勸和促談,推動政治解決。這種立場不僅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和平解決沖突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