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臺灣地區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認同度下滑至38.5%,島內“社會信任感”創近八年新低。罷免投票倒計時,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之下,島內局勢驟然緊張。
2300萬人,6個席位,一場投票,牽動臺海格局。權力交接關口,民心與未來被推上風口浪尖。
罷免案引爆島內分裂
7月26日,島內罷免投票進入沖刺階段。國民黨6名“立委”面臨去留抉擇,民進黨全力推動罷免,力爭“立法院”多數。馬英九19日在新北板橋出席反罷免造勢活動,發出“全島動員令”,呼吁2300萬臺灣民眾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并直接把罷免投票定性為“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
馬英九公開強調,民進黨罷免行動是“綠色恐怖”,本質上是惡性政治斗爭。如果國民黨失利,民進黨將握有“行政+立法”雙多數,賴清德權力無限放大,反對黨制衡功能將被削弱至最低。臺灣政局未來走向面臨重大變量。
島內輿情調查顯示,近57.8%的受訪者擔憂,若民進黨罷免成功,臺灣將出現“一黨獨大”局面。社交媒體“罷免爭議”相關話題熱度持續飆升,網絡環境撕裂明顯。
馬英九在現場講話中多次回歸兩岸議題。他回顧自己任內簽署23項兩岸協議,強調臺海和平與產業穩定受益廣泛。對比之下,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關系明顯惡化,島內兵役延長,青年被迫服役。馬英九質問賴清德,為什么自己能保持臺海安寧,對方卻讓臺灣陷入兵兇戰危?
馬英九指出,“護臺神山”臺積電被迫外遷,美國關稅戰正令臺灣產業受損。他批評賴清德對外政策“荒腔走板”,面對關稅風險毫無作為,臺企利益受損。島內經濟學者補充,上半年臺灣出口同比下滑5.1%,高科技產業受外部壓力波及,島內就業信心下降。
針對“罷免去除雜質”說法,馬英九點名賴清德,要求其說明“誰是雜質”?民進黨甚至阻擋了國民黨推動的普發現金政策,社會分配矛盾激化。輿論認為,民進黨以民主之名行一黨專斷,島內多元聲音被邊緣化。
民主機制與權力制衡的臨界點
罷免案背后,是臺灣民主機制與權力結構的深刻碰撞。馬英九將罷免投票定義為“制衡民進黨、表達對賴清德不信任”的機會。
他強調,若國民黨6席不保,民進黨將實現“言出法隨”,反對派淪為橡皮圖章。民進黨則宣稱罷免是民主機制正常運作,在野黨反彈是“阻撓改革”。
島內法律學者分析,罷免案實際已超越席位之爭,成為檢驗島內權力監督、民主制衡的節點。馬英九呼吁選民支持“認真做事、看緊荷包”的國民黨民代,反對民進黨通過罷免“徹底清場”。輿論場上,“制衡”與“去除雜質”兩大陣營激烈對峙。
島內媒體披露,民進黨利用司法調查頻頻對國民黨人士發難,舉報異見案例同比增長21%。言論空間受限,部分輿論認為臺灣民主環境正遭遇“綠色恐怖”陰影。
罷免戰役令社會氛圍緊繃。多家高校學生會發布聲明,呼吁政府聚焦民生而非政治清算。勞工團體擔憂,罷免風潮將影響島內就業穩定、產業投資意愿。民意調查顯示,45.3%的受訪者對當前政治斗爭感到厭倦,31.7%認為“社會信任感”持續下降。
馬英九講話巧妙迎合“求和平、要就業”的島內主流心理。他回憶任內兩岸和平、經濟增長,對比賴清德執政下兵役延長、經濟下滑、對外危機加劇。社交媒體討論熱烈,不少年輕人擔心自身未來被“政治綁架”,不愿卷入兩岸對抗。
經濟數據補充,臺積電赴美投資引發島內技術流失擔憂,半導體從業人員流動率高于往年。美國新一輪關稅威脅,臺灣中小企業主普遍表達焦慮。賴清德團隊在經濟政策上的遲緩,成為反對黨攻擊焦點。
權力結構與未來走勢
罷免投票的結果,將直接決定臺灣“立法院”力量對比。若民進黨罷免成功,賴清德將擁有“雙多數”,島內政治版圖重新洗牌。國民黨警告,臺灣政局或現長期一黨獨大,社會制衡機制弱化,民眾利益受損。
島內智庫分析,下半年,臺灣將步入高風險政治周期。罷免投票、經濟壓力、兩岸局勢、社會矛盾交織,治理挑戰前所未有。島內民調機構數據顯示,52.8%受訪者對未來六個月的經濟增長缺乏信心,42.6%擔心政治對立持續。
罷免案后的臺海安全、產業發展、社會穩定等多重議題,均有待新一輪權力格局下的重新整合。臺島外部環境也因島內政局變化而更加復雜,區域安全風險不降反升。
馬英九此番發聲,顯然不止是為國民黨6席而戰,更意在以“老領導人”身份,發起新一輪權力與民心的爭奪。他多次提及自己任內的“和平紅利”,強調賴清德“賣臺”引戰、政策失能,甚至連普惠政策也被人為阻擋。
賴清德方面則持續高調宣傳“團結十講”,意圖用“團結、改革”鞏固支持者陣營。但其“多數不代表民主”“去除雜質”等表述,反引發社會質疑,被認為“自我否認民主正當性”。
島內網絡數據顯示,罷免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2億,支持與反對陣營言辭激烈。專家認為,罷免戰已成為臺灣社會撕裂、權力轉移的縮影。民眾在困惑、焦慮、迷茫中觀望,權力博弈遠未落幕。
島內權力交接的分水嶺
島內罷免案背后,是臺灣社會走向、政治生態、權力結構的深刻轉折。每一張“不同意罷免票”,既是對個人命運的投射,也是全島對民進黨、對賴清德執政表現的檢驗。
2300萬臺灣人即將做出選擇。罷免之后,是制衡還是一黨獨大,是和平還是對抗,是共識還是分裂,都將在投票箱中見分曉。每一份數據、每一個細節、每一次呼吁,都在推動歷史的進程。
7月,臺灣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抉擇點。權力的歸屬、民眾的信任、島內的未來,都懸在即將到來的投票日。所有人都在注視,所有人都在等待答案。
參考資料:
中國臺灣網:2025-07-19 19:45:新北舉行萬人“反惡罷”造勢活動 馬英九轟賴清德:為何做不到兩岸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