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消息(通訊員 錢梓浩 報道)為拓寬小朋友們的視野,激發他們對海洋動物的興趣,同時傳遞保護海洋的意識,7月14日,武昌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在黃梅縣古塔社區“愛心托管班”中開展“探索海洋動物”主題的科普小課堂,通過趣味科普,小朋友們共同探索海洋動物的奧秘。
課程伊始,主講老師葉娜以一段海洋主題動畫短片開啟課堂,畫面中的海洋動物瞬間吸引了小朋友們的注意力。講解中,葉娜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復雜的科學知識簡單化,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課程期間,她通過圖片展示、PPT演講,詳細講解了鯨魚、海豚、海龜等常見海洋動物的生活習性以及污染海洋的嚴重后果,讓小朋友們不僅學到知識,更能樹立保護海洋的意識。
在互動環節,小朋友們積極舉手搶答,紛紛分享自己知道的海洋動物故事。當老師問到“海星斷了一只腕足會怎樣”時,有小朋友大膽猜測“會死掉”,在得知“海星能重新長出腕足”后,大家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課程結束后,黎澤楷同學高興地說道:“我知道了海龜的殼是它的‘盔甲’、海星斷了一只腕足不會死掉而是重新長出來,還知道不能亂扔垃圾污染海洋。”“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隊員葉娜表示:“此次科普小課堂不僅能豐富小朋友們的暑期生活,更能在他們心中種下探索海洋動物、愛護海洋的種子。”
此次“探索海洋動物”科普小課堂,讓小朋友們認識了多種海洋動物,了解了它們的生活習性,既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也傳遞了海洋保護理念。武昌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智能之光”螢火繪夢志愿服務隊用知識與愛心點亮小朋友們的探索之路,讓科學的種子在童心深處生根發芽,為小朋友的成長注入溫暖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