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是中國絕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綠營的一位媒體人卻公開表示,中國不應該是一個國家,應該是一個“聯邦”。
各個省份都應該選擇“獨立”,尤其是廣東省才是最應該“獨立”的。
因為廣東最有錢。
此話一出,也是引起了兩岸輿論的熱議。
披著羊皮的狼
在中美博弈加劇,臺海局勢日漸緊張的趨勢下。
臺灣地區一些所謂“媒體人”不斷突破底線,用一連串驚人言論博取眼球與流量。
但在政治狂熱的鼓動下,有些聲音已不再是單純的“言論自由”。
而是對國家主權的粗暴挑釁、對歷史事實的惡意歪曲。
胡采蘋,這位曾在大陸生活、工作、甚至成家的臺灣媒體人。
近年來頻頻登上島內各大節目與社交平臺,開始輸出各種反中、仇中言論。
她最新一番話堪稱荒謬之最,“中國不應該是一個國家,應該搞聯邦,廣東省最應當獨立。”
如果說以往她的“炸港論”“人肉炸彈論”還帶著點幻想文學的色彩。
那這句鼓吹“廣東獨立”的話,已經徹底暴露了其意識形態的極端化與政治立場的偏執。
胡采蘋的履歷看上去頗為“勵志”,她出生于臺北,畢業于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
早年就職于島內《商業周刊》,后來主動降薪赴大陸發展。
曾在北京、杭州等地先后從事財經采訪工作,擔任《財經》、《天下網商》等媒體的主編,甚至在阿里巴巴供職多年。
曾幾何時,這位媒體人交友于各地、事業頗有建樹。
可這樣一位“大陸熟人”,為何最終選擇了徹底的敵對立場?
轉折點出現在2016年。
她被眾多網友扒出,長期在網絡上發表“臺獨”與辱華言論時。
不僅曾稱中國人為“支那賤畜”、把自己在大陸的工作描述為“敵后任務”。
不僅如此,她還瘋狂叫囂“中國不應該是國家,應該搞聯邦制,廣東最該獨立”。
這些極具侮辱性和分裂性的言論,徹底撕下了她“財經人”的偽裝。
在那之后,胡采蘋選擇了回到臺灣。
但她沒有低調沉寂,反而“再進化”為激進反中的輿論流量擔當。
她在社交媒體平臺頻頻發聲,不僅否定“九二共識”,還在2024年提出“只要炸一個港口,大陸經濟就完蛋”的奇談怪論。
什么大陸電動車可以被遠程控制成“人肉炸彈”,以及所謂的“只要臺灣炸掉鹽田、寧波或上海一個港口,整個大陸都會癱瘓”等言論。
這些言論是無知嗎?是情緒化嗎?不,它們是某種精密算計后的“流量武器”,是借由極端立場圈粉綠營支持者的“政治操盤術”。
胡采蘋之流的言論
胡采蘋的問題并不只是“信口開河”,而是在輿論操控與意識形態戰線上被賦予了危險性。
她的言論不是個例,而是島內綠營信息繭房的體現,折射出臺獨勢力在對大陸認知上的集體迷失。
這說法聽上去好像一擊致命、干脆利落。
但問題在于——中國是世界上港口最密集、運輸路徑最分散、縱深最強的國家之一。
僅就沿海港口而言,北有天津、青島、大連;中有上海、寧波、連云港;南有廈門、深圳、廣州、湛江。
中國超過1.8萬公里的海岸線,并非僅依賴幾大門戶港來維系國際貿易,而是具備天然的戰略冗余和應急互補能力。
況且,這些港口背后,不僅有防空系統、有岸基反艦導彈、有海軍055型萬噸驅逐艦。
還有衛星監控與紅外探測網構建的立體防御體系。
胡采蘋試圖用“炸港”,這個近似恐怖襲擊的手法來類比系統性封鎖,暴露出她對現代戰爭中“制信息、制電磁、制空權”的基本無知。
她所說的“封鎖大陸”,在專業角度看,不過是蚍蜉撼樹。
再說“聯邦中國”。
這個論調不僅挑戰了中國的國家主權,也是對現實政治與歷史的嚴重誤解。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不同地區雖存在發展差異,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始終是主流。
尤其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力量,與內地經濟文化交融極深,根本不存在所謂“獨立情緒”。
在一場場抗洪救災、一輪輪疫情調度中,廣東始終沖鋒在前。鼓吹“廣東獨立”,無異于鼓吹美國加州獨立、日本大阪建國一樣可笑。
從胡采蘋個人的行為路徑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趨勢。
她的每一次身份轉變,都是一次對流量與政治利益的精準投機。
從北京職場精英,到綠營網紅“意見領袖”,她順著流量走,也順著“反中保臺”的政治主旋律一路激進。
這種人格進化并不罕見,
在當下臺灣信息空間里尤為典型。在“去中化”教育、“仇陸”宣傳、“選舉操作”多年浸潤下。
島內一批所謂知識分子,正在主動制造“話術泡沫”來麻痹公眾。
他們把極端言論包裝成政治洞見,把武統威懾簡化為“大陸打不起來”,把國際現實當作自家后盾。
他們一邊高喊“大陸制裁我不怕”,一邊卻在社交平臺持續監控人民幣匯率和大陸企業裁員數據。
試圖尋找任何“崩潰”跡象來自我安慰。
胡采蘋之流正是這種心理結構的塑造者,他們靠不斷制造虛假的勝利感,來強化島內特定群體的“自我正義”。
但在這種自我感動中,他們早已遠離真實世界。
臺島戰略弱點日益明顯,大陸封鎖行動不再是理論推演
在“炸港”與“獨立聯邦”的論戰之外,實戰層面的“封鎖臺灣”已不再是遙遠想象,而是實打實的軍演與推演。
2024年,解放軍舉行“聯合利劍-2024B”實兵實彈演習,首次加入“要港要域封控”、“綜合制權”科目。
這不僅是模擬攻臺,更是對“奪取戰略管轄權”的行動預演。
臺軍對此極為緊張,宣布要提升天然氣庫存至14天、恢復煤電,并開始統計糧食儲備。
這一切表明,他們明白封鎖的可能性已逼近現實。
更關鍵的是,臺灣內部根本沒有應對長期封鎖的能力。
其“固安計劃”與“漢光演習”設計作戰周期不過5~7天,假設解放軍只會“短促登陸”,從未認真籌劃封鎖長期消耗戰。
而島內超過95%的能源、超過50%的糧食依賴進口,封鎖一旦開始,其社會結構將在物資斷供中迅速失衡。
至于所謂“域外干涉”,解放軍通過構建第一島鏈打擊圈,已具備“遠程拒止”能力。
遼寧艦編隊、西風-17高超導彈、遠程無人機體系的加入,使得強敵干預的門檻變得極高。
而美國智庫CSIS也承認,“中國有能力維持數月封鎖態勢”,并承認“臺灣命運取決于美國是否愿意開戰”。
結語
“中國不應該是一個國家,廣東最該獨立。”
這樣的話聽上去或許能贏得幾個網絡點贊,但注定不會改變任何現實。
當解放軍艦機常態巡航臺海、東風快遞瞄準重點節點、海警執法區逐步常態化之時。
我們就該明白,封鎖臺灣不再是理論,而是可以隨時開啟的選項。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信息戰中,我們要比他們更清醒——不為言語所動,不被幻象所迷。
因為統一,是歷史的方向,是人民的期待,是不可逆的進程。
而一切背道而馳者,終將被時代的車輪碾過。
參考信源:
臺海網——《開大陸電動車恐變“遙控人肉炸彈”?臺網紅專家被批:弱智言論》
觀察者網——《天下網商前執行主編胡采蘋被曝是“臺獨” 長期發表反華言論》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封鎖臺灣是不是一個可選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