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希望俄烏在50天內達成和平協議結束沖突。之后,有一些中文媒體(自媒體)在分析特朗普為什么給了50天期限時認為,這是特朗普特意給普京預留的時間,因為50天,正好是俄羅斯發起夏季攻勢的時間。
無獨有偶,特朗普宣布50天期限的同時,美、歐也正式啟動“交接班”,援助烏克蘭的任務從美國身上轉移到歐盟身上。轉換身份、沖上第一線的歐盟國家,尤其是德國躊躇滿志,對外展示出大干一場的架勢。從這個角度分析,歐盟大力援助下的烏克蘭,也要加大攻勢。
以上兩個因素疊加,俄烏沖突已經隱隱顯現出升級的苗頭。
但是到目前為止,至少筆者的感覺,這場沖突的烈度依然相對平穩,并沒有大幅度升級的跡象。從俄羅斯方面來看,7月18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通報稱,過去一周,俄武裝力量對烏克蘭軍事目標實施了5次集群打擊,并控制了烏多個居民點。這些軍事行動不能算是升級。從烏克蘭方面來看,有兩個(種)標志性的武器系統:一個是愛國者防空系統,一個是遠程攻擊武器系統。截至目前,并沒有這兩個(種)武器系統進入烏克蘭的消息。
所以,俄烏沖突是否會升級,還要等等看。
與俄烏沖突升級類似,另一個謎之預判,是俄羅斯經濟即將崩潰。已經有多家西方媒體多次這樣預判,其中包括權威雜志《經濟學人》。
西方經濟學家、西方媒體做出這種預判的理論基礎,是對制裁的迷之自信。
7月18日,歐盟批準了第18輪對俄制裁方案。這一輪制裁的主要內容包括禁止歐盟運營商使用俄羅斯“北溪”管道、為進口石油價格設定上限,并將20家俄羅斯銀行從SWIFT國際支付系統中剔除出去。
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對制裁已經免疫了,每一輪新制裁都會給施加的國家帶來負面影響,這是一把雙刃劍。
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截至2025年6月18日,相關國家共對俄羅斯實施了30159項制裁措施,其中超過92%的制裁于2022年2月底以后出臺。其中,美國制裁項目最多,約7384項;隨后是加拿大,3956項;第三是瑞士,3561項;第四是歐盟,加上第18輪制裁,歐盟對俄制裁項目增至2906項。
超過3萬項制裁對俄羅斯經濟到底有多大影響,西方和俄羅斯各說各話。
由俄羅斯主導的歐亞開發銀行近期發布的《2025—2027年宏觀經濟預測》報告透露了一些經濟數據:
在GDP方面:2025年一季度,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4%,較2024年全年4.3%的增速有所放緩,回落到過去7個季度的最低水平。預計2025年俄羅斯GDP增長2%,略低于此前預測。
在通貨膨脹率方面:2025年一季度,俄羅斯通脹率為8.9%,低于上一季度的13.4%,仍高于俄羅斯央行設立的4%的目標水平。預計2025年俄羅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7.5%。
在匯率方面,相較于2024年12月,2025年5月盧布對美元升值超過20%,盧布匯率升至2023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至于俄羅斯的軍費開支,根據公開的信息,2025年俄羅斯國防開支預計為13.5萬億盧布,較2024年大幅上升。
綜合各種信息,俄羅斯經濟發展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隨著相關國家制裁項目的增多和加碼,這種壓力會越來越大,但能否導致俄羅斯經濟崩潰,目前還難以預判。
(作者 王義偉)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王義偉
經濟觀察報海外部主任,臺海問題專家,長期關注民營經濟、國際經貿和反傾銷,對宏觀經濟也有深入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