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聯賽剛打完第四場,開拓者突然讓楊瀚森退出剩余比賽,這事一出,球迷群里立馬炸開了鍋——到底是楊瀚森表現撐不住,還是球隊已經看夠了,覺得貨真價實,沒必要再冒風險,各種聲音你方唱罷我登場,真真假假,熱鬧得很
其實這事表面看像是“擺爛式放養,但仔細梳理球隊的邏輯,更多是“提前驗貨加“保護資產,主帥和管理層的意思很直接:四場足夠,想看的都看到了,正負值、攻防兩端的亮點、球場適應力,楊瀚森的數據肉眼可見,10.8分、5.3板、3.8助、2.3帽,場場有貢獻,特別是正負值,上一場+19,球隊正好大勝19分,這種數據比得分還直觀,場上有沒有作用,一目了然
再看細節,楊瀚森在內線的護筐和傳球,已經成了開拓者的“隱藏利器,他不是那種只會吃餅、藍領式干臟活的傳統中鋒,反而更像是近年流行的組織型大個子,甚至連NBA名宿韋德都在播客上點名表揚,說他不像姚明,更像王治郅,三大優點直接列:傳球好、判斷快、動作柔,能拉開三分線,別小看這個變化,約基奇這幾年帶出來的風氣就是這樣,內線不再只是死磕籃板和護筐,組織和空間能力才是真香屬性
有人質疑:16順位是不是撿漏了,阿里納斯就直言,這順位選到楊瀚森有點便宜了,把他和約基奇作比較,說白了就是一句話——這小子啥都會,稀有貨色,你要說夸張也行,但NBA對亞洲內線球員的認知確實在變,姚明、王治郅、易建聯這一路走下來,楊瀚森是典型的“新物種,七尺身高、長臂怪、能投外線、會低位背打,還看得見傳球視野,這一套技能包放到五年前都不敢想
當然了,球迷也不是白給的,很多人一開始就擔心楊瀚森會不會又是“打醬油的命,別忘了,歷屆中國球員在NBA都沒少被低看,壓力肉眼可見,這次夏聯楊瀚森的表現算是讓不少人閉了嘴,尤其那雙比倫納德還大的手,25.4厘米長度,28.5厘米寬度,天然就是吃飯的家伙,再加上年紀輕、身體潛力還沒完全開發,等到NBA訓練營一開,力量上來,單打能力和抗干擾也能再漲一級
說回夏季聯賽,四場三勝一負,楊瀚森不是隊里得分最高的,但存在感絕對拉滿,攻防轉換、空切、順下、傳球、補防,樣樣都有畫面,正負值全隊第一不是白給的,外線三分也敢投,能進,這才是開拓者愿意提前“封箱的原因,畢竟再多打兩場,風險只會增加,收益有限,寧愿早早關機保護,也不想節外生枝
問題來了——提前叫停是信任還是沒戲,有人說這像是“早早認定,也有人擔心是不是發現短板不敢再曝露,實際上NBA管理層在夏季聯賽的用人思路,更多是看潛力和適配度,楊瀚森的球商和團隊屬性已經亮出來,剩下的成長要靠后期訓練和賽季磨合,開拓者要的是一個能適應新體系的多功能中鋒,而不是只會搶板護筐的“藍領工具人,從這一點看,楊瀚森的路子比以往的中國球員都要寬得多
外界聲音也不單一,NBA老炮們看法分歧不小,有人力挺“新約基奇,有人覺得還得看常規賽成色,畢竟夏聯只是預演,真刀真槍的對抗還在后頭,不過這也恰好說明:楊瀚森的表現已經到了能引發爭議的程度,起碼不是“透明人——這對于中國球員來說,已經是一種進步
說回中國球員在NBA的歷史,每次進來都像是“帶著鐐銬跳舞,要么被當成短板,要么被當成噱頭,這次楊瀚森的打法和氣質都不一樣,他沒有靠“外援模式刷存在,也不是模仿老派中鋒的那一套,而是用全能和適應性搶到了機會,這背后既有個人苦練,也有NBA環境變化的紅利
有意思的是,網友這邊討論熱度高漲,點贊、回懟、擺爛都成了常態,有人開玩笑說“新約基奇,也有人提醒別太上頭,畢竟常規賽才是硬碰硬的戰場,這種理智和期待交織的氛圍,其實才是中國籃球現在最缺的東西——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能看見希望,也能承認差距
總結一句,楊瀚森夏聯表現已經超額完成任務,無論16順位是不是“撿漏,開拓者的用人邏輯和NBA老炮的點評都說明了一點:新一代中國球員想在NBA站穩腳跟,靠的不只是天賦和努力,更是適應新打法和抓住時代紅利的能力,接下來賽季還沒開打,期待值已經拉滿,能不能成為中國籃球的新代表,得讓時間和賽場說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