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極南有笠渚,山徑蜿蜒,清氣盈懷。人言,若從空中俯瞰,笠渚就像一頂過去鄉人雨天所戴的斗笠,故以名焉。
立春甫過,大地惺忪初醒。笠渚山坡上的濕地松、栓皮櫟、黑松、苦楝、野柿、樸樹、白櫟、黃檀傲然挺秀,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個性;山路邊的貼梗海棠、梨花海棠、八棱海棠、羽扇槭、山胡椒疏影搖曳,枝杈參差錯落,多呈蟹爪、鹿角狀,在春風中翩翩起舞,唱著蓬勃的生命之歌;草坪上的迷迭香、藍冰柏、大灰蘚、石楠、紅楓相依相伴,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和諧共處,彼此間流淌著無聲的溫情與默契;而湖邊的青花椒、雞爪槭、鹽膚木、紅花檵悄然蘇醒,棕褐色的枝頭輕吐嫩綠的新芽,宛若初生的詩行,溫柔而動人。綠葉、黃葉、紅葉與藍天交織成一幅斑斕的畫卷,為漫步其間的游人帶來無盡的驚喜與遐想。
當二月的春風輕撫過太湖岸邊的垂柳,坐落在笠渚的無錫太湖植物園便悄然化作一片香雪海。梅樹在春風中次第綻放,紅梅如霞光般絢爛,白梅似雪般純凈,蠟梅則如鎏金般閃耀,與波光粼粼的太湖共同繪就了一幅“一樹梅花一湖水,半城春色半城詩”的生態畫卷。在這幅畫卷中,梅花的芬芳與湖水的清新交織,春日的暖陽與詩意的浪漫交融,仿佛將整個江南的春意都凝聚于此,令人流連忘。
移步湖渚,但見煙波接天處,石碑上刻著蒼勁有力的兩個紅漆大字“笠渚”。
嗬!佇立笠渚上,太湖煙波浩渺,白鷺翩翩,拖山、馬山歷歷在目,山色如黛,而笠渚兩邊的湖灘如同兩個對稱的偌大弦月,幽深而曲折。微風拂過,金黃色的蘆葦猶如春夏之間的麥浪,蕩起層層漣漪,令人心醉。
從“笠渚”石刻右邊下到湖灘上,就像闖進了一幅絕美的水墨畫。清清的湖水在夕陽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無數顆鉆石在閃爍。白浪吻著沙灘,浪花簇簇,如歌如吟。這里沙礫遍地,貝殼鑲嵌其中,泛著白光。足音窸窣,竟讓人找回了童年的感覺。抬頭仰望,更覺笠渚巨巖陡峭,直插云霄,怪石嶙峋,石間老藤纏繞,背陰處青苔斑駁。駐足細看,奇石大小不等,有圓扁的,有長方的,或棱角分明,或凹凸不平,有的刀削如砥,奇妙至極;有的壁立如屏,氣勢不凡;有的偃伏如虎似牛,富有童話色彩,且有黃、白、紅、黑、褐之分。許多野樹根露石縫,盤結虬曲,迤邐向前,而細長枝條隨風輕舞,好像在溫柔地訴說著許許多多關于笠渚的故事。
《開化鄉志》載:“沙渚山,一名笠渚,在西鄉南極處,直立湖中,日為浪擊,故洗成玲瓏、嚙成突兀,探奇者推為奇觀。”而該渚恰好處于康山渚與廟山渚之間,又屬于白浪山區竹山支脈,沿渚石壁林立,故明清以來,“笠渚奇石”被列為“開化八景”之一。
明代侍讀學士黃輝有詩贊曰:“愿將蹤跡寄沙汀,豈為陰晴肯乞靈。波撼不勝牽荇紫,歲深贏得長苔青。風流僅許淵明醉,磊落難供德裕醒。重念漁樵歸去后,漫憑煙月認居停。”咀嚼再三,詩味雋永,在此眺望太湖,萬頃煙波,山巒重疊,叢林點點,并與蘇州、宜興、湖州隔湖相望,滿眼吳越湖山,果真別有一番意境。
笠渚周圍,還長著跟黿頭渚景區里一般粗壯的櫻樹,品種有八重櫻、大漁櫻、染井吉野、細葉美女櫻。有所不同的是,這些櫻樹是種在茶園中的,與著名的太湖翠竹相守相伴。每當春天一到,櫻花如云如霧,粉似朝霞,白如新雪,暖風吹過,花瓣如細雨般翩翩落下,飄落在郁郁蔥蔥的茶壟上,云蒸霞蔚,清香撲鼻……
美感的本質就是對客觀美的反映。而笠渚之韻,在野趣天然,在文脈綿延,好似李紳筆底明珠,文徵明畫中遺珍。這般恬淡寧靜之美,恰是江南最不可復制的詩箋。
作者簡介:
奚梅根,從事企業宣傳報道工作三十余年,現為無錫市作家協會會員、無錫市文藝家評論協會會員、無錫日報特約評報員、無錫市濱湖區作家協會理事。作品發表于《人民日報海外版》《芒種》《江蘇工運》《江蘇工人報》《新民晚報》《中國質量報》《無錫日報》《江南晚報》《上海老年報》等報刊,其中散文《承德夜市》獲江蘇省副刊一等獎,《醉讀錢鐘書》獲得無錫日報“寫在鐘書邊上”征文一等獎,《無酒不成趣》獲“酒故事”佳作獎,《獨邀書香入夢來》獲南京圖書館征文二等獎,還發表《不讀紅樓枉讀書》《我與<聊齋志異>》《汪曾祺與吳文化》《品讀“書簡文學”》《淮安茶馓香》《湖居記》等散文入選《美食情懷》《遇見最美》書中。
來源:濱湖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