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干旱、暴雨、洪災肆虐北半球,正值冬季的南半球卻遭遇世紀嚴寒,極端天氣已成為地球一種新的常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明確警告:“氣候行動不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當人類文明走到“氣候懸崖”邊緣時,國際社會如何應對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這場全球氣候行動中,特朗普政府為何“倒行逆施”?
當地時間7月16日,特朗普宣布,聯邦政府將不再為加州高鐵項目提供任何資金支持,并稱其是“災難性、嚴重超支的‘通往虛無的高鐵’”。
而事實上,作為美國規劃的首條高鐵,加州高鐵一直被視為美國最具雄心的綠色交通工程,建成后將助力加州擺脫以汽車和短途航空為主的碳密集型出行模式,每年減少約1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總臺記者 劉旭:有環境專家表示,高速鐵路并不是短期財政收益項目,而是氣候責任投資的代表。
然而,特朗普對氣候責任與行動嗤之以鼻,他更關心的是財政收益與資本利益。
美國總統 特朗普:奧巴馬說,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全球變暖。今天本該有70華氏度(21攝氏度),但這里卻很冷。要說全球變暖,我們需要一些全球變暖,太冷了。
特朗普的這套邏輯很簡單,那就是看不到氣候變化就等于沒有氣候變化。
2025年7月,美國全球變化研究計劃網站被關閉,關于全球變暖如何影響美國的信息也隨之消失。
賓夕法尼亞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 邁克爾·曼:你再也無法在網上訪問它們了。本屆政府的態度似乎是,如果我們假裝氣候變化不存在、如果我們停止觀測氣候變化、如果我們阻止科學家討論和發表相關成果,氣候變化就會憑空消失。這是一種極其諷刺且危險的對待氣候變化的方式。
掩耳盜鈴背后,除了要充分利用美國豐富的化石能源優勢重振經濟外,更有大資本的利益。
當地時間6月2日,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灣油田。美國內政部宣布,將重新開放該州2300萬英畝的國家石油儲備區,允許采油、開礦。
美國能源部長 克里斯·賴特:特朗普總統希望看到,輸油管道的流量翻倍。石油就在這里,新發現的油田也在這里。如果我們允許阿拉斯加放手去干,我們將使輸油管道的石油流量增加一倍以上,并且再建造一條大而美的管道。
一個月后,同樣以“大而美”冠名的法案正式生效,大幅削減了聯邦土地油氣開采特許權使用費,大規模增加聯邦煤炭開采用地,并推遲對泄漏甲烷的油氣公司征收高額罰款的期限。
數百萬英畝的阿拉斯加荒野也將因此失去聯邦保護。
“這些土地是原住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特朗普政府將這片公共土地出售給石油行業的億萬富翁,令人憤慨。”
——阿拉斯加荒野聯盟執行董事 克里斯汀·米勒
由于阿拉斯加位于北極地區,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意義,而特朗普政府重新加強開采化石能源、放棄清潔能源,也意味著在全球氣候行動中徹底放棄了國際義務。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