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契奇力挺,巴爾干崛起
7月18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再次出現在中交集團承建的諾維薩德-魯馬快速路跨多瑙河大橋施工現場。盛贊中國建設者,他強調,中交集團是塞爾維亞“兄弟般的公司”,將永遠銘記塞中友誼。他特別感謝中國對塞爾維亞發展的強有力支持,并強調將“堅定不移地深化合作”。
這一幕并非偶然,自2014年澤蒙-博爾察大橋通車以來,據公開的信息來看,武契奇已累計視察中資基建項目近20次。
且就在一周前,武契奇出席另一中國企業承建的基建項目,E763高速公路普瑞利納-波熱加段通車儀式,在儀式上他面對眾多媒體宣布:塞爾維亞已建成世界級的基礎設施網絡。
這種高頻互動的背后,是中塞兩國深度綁定的戰略合作。作為“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支點國家,塞爾維亞過去十年承接了中國在中東歐地區40%的基建投資。這些基建工程不僅為埃爾維雅創造了就業崗位,帶動當地GDP增長。
基建狂魔的歐洲突圍,直擊西方痛點!
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和中國展開深度基建的塞爾維亞則成了歐洲的“基建狂魔”。
7月5日,在盧查尼市的通車儀式上,E763高速公路宣布正式通車,這一路段被視為改變塞爾維亞交通格局的關鍵工程。E763高速公路蜿蜒的隧道群全長30.2公里,其地質復雜程度被歐洲工程界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中國建設者用3年時間,將公路貫通,該路段不僅聯通了亞得里亞海和中歐腹地,更使塞爾維亞南部城市正式融入貝爾格萊德發展經濟圈,惠及超400萬人口。武契奇在致辭中表示,“我們與中國朋友攜手,借助他們的技術和我們的決心,克服了一切挑戰。”
這條公路不僅為塞爾維亞帶來經濟紅利,更有意義的是,也成為中國基建標準首次在歐洲大規模落地的一個案例,從橋梁設計到隧道施工,全部采用中國規范,讓歐洲看到了中國的基建技術和速度。
從高速公路到數字建設,合作全面升級
當中塞基建合作如火如荼進行時,另一領域的合作正在悄然升級。7月18日,2025年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一則消息引發關注。塞爾維亞商會主席馬爾科·查代茲出席了方天會議。
他在與中國企業的會晤后表示:“阿里云正認真考慮在塞爾維亞建設面向整個歐洲市場的云計算基礎設施中心。”“我們正從傳統農產品出口,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數字服務合作全面轉型。”查代茲指出。中塞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化。
從鋼筋水泥到數據云端,從實體道路到數字高速公路,中塞合作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升級。查代茲強調,中國視塞爾維亞為聯通歐洲的戰略物流與數字樞紐,這一認知為雙方在大數據、云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今年2月22日,武契奇出席“多瑙走廊”快速路通車路段揭幕儀式時動情表示:“塞爾維亞視中國為的‘鐵桿朋友’”,這一稱謂背后,是兩國十年如一日的基礎設施合作。
歐洲基建格局的破局者
當武契奇在頻繁出現在中國企業承建的基建項目時,當他真誠夸贊中企和中國時,背后是對歐洲傳統基建模式的顛覆。曾經,塞爾維亞的鐵路項目因歐盟的漫天要價而停滯,最終是中國企業解開這一難題。這種對比在2020年達到頂峰,當塞爾維亞向歐盟國家求助防疫物資無果時,中國派出包機送去呼吸機、口罩、試劑盒等防疫物資,武契奇親吻五星紅旗的畫面令人動容。這種信任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基建合作。
更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中塞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全年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近32%,中國穩居塞第二大貿易伙伴。塞爾維亞的產品通過中歐班列直達中國市場,中國修路,惠及兩國,中國在塞爾維亞的努力,也讓中國自身受益。
中塞的這種合作不是單向的援助,而是技術、資本、文化的深度交融;不是短期的利益交換,而是長期的戰略互信。正如武契奇總統所說,塞爾維亞將永遠銘記這一友誼。這種超越基建的文明對話,或許正是“一帶一路”最動人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