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最近似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事情的起因是,美國試圖將中國和印度同時牽連其中,并揚言要實施聯合制裁。
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接見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時,多次表達對普京的不滿,并明確表示將對俄羅斯采取進一步制裁措施。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對俄羅斯本身征收100%的關稅之外,特朗普還威脅要對那些采購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
這顯然是將目標鎖定在中印兩國身上,因為中國和印度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
美國制裁對印度的影響
對此,美國方面也做出解釋稱,直接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已經難以產生實質性效果,畢竟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俄之間的貿易往來幾乎完全中斷。
因此,美國認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二級制裁”,因為中印兩國的石油采購是俄羅斯經濟的重要支柱,一旦切斷,將對俄羅斯造成沉重打擊。
美國說得頭頭是道,但聽者卻未必買賬。中國尚未表態,印度方面則迅速做出激烈反應。
印度外交部批評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實行雙重標準”,指出在俄烏沖突期間,自己也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卻要求其他國家不得購買,這明顯是“言行不一”的表現。
印度方面的態度十分強硬,其石油部長也迅速回應稱,印度已經為可能的制裁做好了應對準備。
雖然言辭堅定,但莫迪政府內心并不輕松。畢竟石油供應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印度長期依賴俄羅斯石油,短時間內尋找替代供應源并非易事。
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莫迪政府靈機一動,重新想起了被擱置已久的中俄印三方合作機制。
其實,這一機制早前就曾被提出,但印度方面一直態度曖昧,導致合作遲遲未能推進。
印度頻繁訪華尋求合作
如今面對“二級制裁”的威脅,印度除了加強與中俄的聯系之外,別無選擇,這才重新拾起這一議題。
從印度近期頻繁的對華外交動作來看,其尋求合作的迫切心情可見一斑。
7月14日,印度外長蘇杰生應中國外長王毅邀請訪問中國,這是他六年來首次訪華。
在會談中,雙方有意淡化邊境問題,集中討論如何深化中印合作,并展現出一定的靈活性與務實態度。
與此前強硬的“對抗中國”姿態相比,這次的蘇杰生幾乎判若兩人。
與此同時,印度也試圖通過實際行動表達“誠意”,開始考慮放寬對中國企業投資的額外審查。
據路透社7月18日報道,有印度政府內部人士透露,隸屬于印度頂級智庫“印度轉型國家研究所”的專家建議,應減少對中資企業的審查程序。
該機構指出,當前的審查流程過于繁瑣,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印之間多項重大投資項目的推進。
目前,印度尚未正式出臺相關新政策,但釋放這一消息無疑是一種對華示好的舉動。
印度此舉顯然是想吸引更多的中國資本,但考慮到中企此前在印度的種種遭遇,這次的“誠意”恐怕難以打動人心。
在印度投資,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無歸,印度被稱為“外資墳墓”絕非空穴來風,幾乎所有在印外資企業都有類似經歷。
其中,中國企業的損失最為慘重。
中企在印頻頻“中招”
一些中國企業曾看中印度龐大的勞動力和消費市場,認為這是一片值得深耕的熱土,再加上印度政府承諾的種種優惠政策,便決定在印投資設廠。
例如小米、OPPO等中國企業,就是被印度的政策吸引而來。初期發展順利,迅速占領了印度市場。
然而好景不長,一旦中國企業開始盈利,印度政府便開始施壓,采取技術轉移、巨額罰款、惡意審查、資產凍結等手段。
一套“組合拳”下來,即便是實力雄厚的企業也難以承受。
最新消息稱,小米集團在被指控后上訴失敗,其被凍結的555.13億盧比(約合48.06億元人民幣)已被印度政府正式沒收,資金追回希望渺茫。
OPPO的情況也類似,被指控逃避關稅,需補繳439億盧比稅款。目前僅支付了5650萬美元,若未能繳清,其在印資產也將面臨被沒收的風險。
在小米和OPPO的案例之后,其他中企在印度投資時變得格外謹慎。
例如比亞迪,在與印度客戶合作時,制定了嚴格的付款條款——必須全額付款后才能提車,原因在于印度買家信用不佳。
2023年,印度曾試圖與比亞迪達成10%定金加貨到付款的合作模式,但遭到比亞迪堅決拒絕,堅持要求全額付款,并以人民幣結算,不接受盧比。
這一做法一度引發印度方面的不滿,指責比亞迪“損害印度商業信譽”。
此事在印度引發不小爭議,但最終印度還是接受了比亞迪的條件,只因比亞迪的產品極具競爭力。
由此可見,面對印度,只有采取強硬立場,才能有效維護自身權益。
這種經驗不僅適用于中國企業,其他國家也深有體會。在“搶錢”這件事上,印度可謂“一視同仁”。
例如在俄烏戰爭期間,俄羅斯在遭受西方制裁后,將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石油出售給印度,并接受盧比支付。
然而,29424.5億盧比到賬后,俄羅斯才發現問題——這些盧比根本無法兌換成美元或人民幣,印度方面明確表示,盧比只能用于購買印度商品。
問題是,印度根本沒有俄羅斯急需的產品,如無人機和芯片。當俄羅斯試圖購買一些印度商品時,又遭到印度商家的拒絕,要求只能以美元結算。
最終,俄羅斯手握一堆盧比卻無法使用,這才意識到自己被印度“套路”了。
這一事件也讓俄羅斯在國際上飽受嘲笑,盟友照樣被坑,這種事也只有印度做得出來。
結語
印度的真實面貌早已被世界看清。如今印度對中國釋放善意,極有可能是另有所圖。歷史教訓已經足夠多,對印投資需格外謹慎,切勿被表面的“友好”所迷惑,應共同防范風險,避免再次落入陷阱。
參考:
觀察者網:美方警告:100%關稅不僅針對俄羅斯,對中印“二級制裁”才是真正打擊俄羅斯經濟的手段 2025-07-15上觀新聞:印度外長時隔六年訪華,意在“群聊”前“私聊”中國 2025-07-14京報網:印度頂級智庫建議放寬對中企投資的額外審查 2025-07-18第一財經:俄羅斯陷入“盧比困境”,與印度談判陷入僵局 2023-06-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