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樂章未央。20日晚,哈爾濱市道外區中華巴洛克廣場化身音樂海洋——中華巴洛克首屆音樂季暨第十三屆哈爾濱街頭音樂節在此激情啟幕。本屆音樂季以“燃燒青春夢想,樂享巴洛克時光”為主題,創新采用“街頭+歷史街區”模式,持續3個月總計推出200余場特色演出。民謠、搖滾、銅管、爵士、民樂等專場輪番登場,釋放青春韻律;將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的百年建筑與現代音樂碰撞融合,賦能第37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打造冰城文化新IP,彰顯了哈爾濱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與歷史底蘊。
當巴洛克的雕花窗欞流淌出小提琴的悠揚,當百年老街的青石板應和著手風琴的節奏,那會是怎樣的情形?作為第37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延伸活動,其首次落地亮相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由哈爾濱市吉他協會主辦,博納文化藝術發展交流中心、道外區招商服務中心、哈爾濱誼居房地產有限公司承辦,哈爾濱青年宮協辦。從馬頭琴與西洋樂器的跨界演繹,到快閃活動的即興互動,演出高潮迭起。爵士歌曲《Flymetothemoon》《彎彎的月亮》、特別節目快閃《我和我的祖國》《LOUDER》《巴洛克之光》;樂隊趴《荒漠上行走》《生活因你而火熱》和《檸檬樹》;馬頭琴演奏呼麥《滿都拉汗贊》、馬頭琴合奏《龍馬弦韻》以及帶有異國風情的融合舞蹈《夢幻風波》,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街頭,是城市跳動的脈搏,是文化交融的舞臺;音樂,是心靈的共鳴,是情感的表達?!爸腥A巴洛克從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用青磚灰瓦將西洋樂譜翻譯成東方詩行。”據總策劃杜宗埔先生介紹,本次街頭音樂節匯聚了來自各地的優秀音樂人和樂隊,涵蓋搖滾、民謠、爵士、流行等多種音樂風格。無論是激情澎湃的搖滾節奏,還是舒緩悠揚的民謠旋律,亦或是充滿韻味的爵士風情,都將在街頭的各個角落精彩上演。
本屆活動主要亮點:一是新增中西常態舞臺,以百年巴洛克建筑為天然背景,解鎖多元音樂體驗。上演200余場特色演出,涵蓋爵士、民謠、搖滾、銅管、民樂等多元風格,其中民謠、搖滾、銅管、民樂將以專場形式連續推出,古老墻體的斑駁肌理與躍動的音樂韻律同頻共振,營造沉浸式視聽體驗。
二是新增的“音樂陽臺”成為獨特風景線——街區內多棟建筑的陽臺化作空中舞臺,音樂人憑欄演唱,旋律從高空流淌而下;配合新增的兩個流動點位及高頻快閃表演,與地面觀眾呼應交織成“樓上樓下、街頭巷尾共沐樂聲”的互動場景,成為網紅打卡新地標。
三是創新引入直播、賽事業態,并增設研學游學板塊,讓街區變身“活態課堂”:線上直播打破時空限制,賽事為愛好者提供展示平臺,非遺樂器體驗、建筑與音樂探秘等活動豐富多元。杜宗埔還頗為自豪地告訴記者,爵士樂是流行音樂的天花板,由他親手打造的HRB爵士樂隊,是哈爾濱作為“亞洲音樂之城”多年來夢寐以求、本土打造的首支爵士樂隊,填補了哈爾濱市的空白,其演奏的《InTheMood》曾連續13年蟬聯美國公告牌冠軍,這也稱得上又一個新亮點。
“一支舞團要想起飛,而且飛得高遠,一定要到有風的地方?!焙D巷w翔歌舞團是國內著名藝術團體,今晚的精彩舞蹈《鏡面》讓大家大飽眼福。王團長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哈爾濱是“東方的小巴黎”,每年夏季這座城市街頭巷尾處處都流淌著音樂,團隊成員都深受感染。這是他第三次率團跨越山海來到哈爾濱演出,只為熱愛,只因哈爾濱市民太懂音樂,對音樂的癡狂,這是哈爾濱街頭音樂節最吸引人的“磁場”。
據悉,哈爾濱街頭音樂節始于2008年,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發起并持續培育,前身為“中央大街音樂之街”,2011年升級定名后,歷經十七載打磨,累計超萬場演出,受眾人數超億人次,已成長為兼具城市記憶與時代活力的成熟文化IP,夯實了哈爾濱“音樂之城”“冰城夏都”的品牌根基。(記者 張曉磊 實習生 付博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