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新西蘭最新涉華表態!
當地時間18日,新西蘭總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表示,中國是新西蘭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新西蘭實現增長、增強韌性與創造機遇的重要合作伙伴。
拉克森說,截至2025年3月,中新雙邊貿易額已突破390億新西蘭元,占新西蘭出口總額的20%以上。拉克森今年訪華期間,雙方在多個領域簽署的商業協議總值超10億新元。拉克森強調,中國是新西蘭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新西蘭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僅為0.25%,未來希望提升至0.33%——這雖看似微小,卻代表對新西蘭而言高達32%的出口增長潛力。
當全球經濟在保護主義逆流中顛簸時,拉克森的表態,照亮了合作共贏的前行之路。
拉克森的這次表態絕非偶然。這個總人口不足500萬的國家,為何對中國市場如此執著?數據最有說服力。
截至2025年3月,中國游客數量恢復至疫情前的61%,留學生規模達疫情前的67%。更關鍵的是,拉克森提出了一個"0.33%目標"——將新西蘭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從0.25%提升至0.33%。這看似微小的數字,背后是32%的出口增長潛力。這種"以小搏大"的智慧,折射出新西蘭對中國市場的深度依賴與戰略信任。
西方國家大為震驚,尷尬的一幕即將上演
新西蘭對中國的信任不是突然發生改變的,而是多年沉淀下來的。
近年來,新西蘭曾在"五眼聯盟"壓力下搖擺,甚至討論加入"奧庫斯"協議。但現實的耳光最響亮,當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時,新西蘭農民的乳制品、果農的奇異果,唯有中國市場能托底。正如佳沛奇異果通過標準化生產和長期戰略,在中國年銷43億元人民幣,這種"慢養"模式,正是中新合作韌性的縮影。
而且,近來美國還在上演荒誕的一幕。特朗普政府宣稱要對150多個國家加征10%-15%關稅,對20多個國家加征20%-50%關稅,甚至威脅對日本汽車征收25%關稅。這種"全球樹敵"的做法,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直言是"重大負面沖擊",可能導致全球GDP損失7%。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農業的困境。當中國轉向南美采購大豆、歐洲進口牛肉時,美國農民的拖拉機銷量下滑,化肥價格飆升,農業部報告甚至被迫刪除關稅影響分析。更滑稽的是,美國政府一邊對盟友加稅,一邊哀求印尼、越南簽署"城下之盟",卻換來19%、20%的高稅率。這種"朋友圈拉黑"的操作,讓《紐約時報》都忍不住吐槽:"美國公司陷入癱瘓般的不確定性"。
當美國沉迷于"關稅游戲"時,越來越多國家選擇用合作重構規則,"向東看"已然成為全球共振。
這種趨勢在數字領域尤為明顯。歐盟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上的優勢,與中國的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形成互補。通過"理論+實踐"的結合,正在改寫全球科技競爭格局。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完成,雙方貿易額突破9822億美元,從雅萬高鐵到中老鐵路,基礎設施聯通正在重塑區域經濟版圖。
說在最后
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單邊主義的"零和博弈",最終都將變成"雙輸困局"。拉克森在峰會上的另一句話,或許道出了未來方向:"中國的立場與行動確實至關重要"。當美國在關稅迷宮中打轉時,中國通過進博會、廣交會等平臺,持續擴大開放;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150多個國家共建合作網絡。這種"以開放促合作,以合作謀發展"的路徑,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
歷史終將證明,那些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選擇"逆水行舟"的國家,終將被時代拋棄;而像新西蘭這樣主動"向東看",以開放胸懷擁抱合作的國家,終將在共贏中收獲未來。
全球經濟的復蘇與繁榮,需要的不是短期的關稅恫嚇,而是長期的戰略定力與合作智慧。合作共贏必將成為大勢所趨,“向東看”也必定是全球共振,共創未來的康莊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