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宣)日前,哈爾濱市公安局以“陽光下的守護”為指引,舉辦第二十期“冰城公安大講堂”暨環食藥業務野生動物保護防范打擊策略專題講座。此次培訓既是公安隊伍提升野生動物保護執法能力的務實舉措,更是“陽光下的守護”行動在生態安全領域的深化延伸,通過凝聚專業力量、整合執法資源、動員社會參與,為冰城野生動物撐起一片“陽光保護傘”。
聚焦新挑戰 解析犯罪新態勢
講座中,綏化學院管紹賢教授結合數十年實踐研究經驗,深入剖析了當前野生動物非法犯罪的“暗面”新特征——這些試圖躲進“陰影”的違法活動,正成為“陽光下的守護”必須穿透的壁壘。
管教授指出,當前非法捕獵、交易野生動物及制品的犯罪行為呈現出三大隱蔽性趨勢:一是利用網絡平臺匿名交易、依托物流渠道偽裝運輸,將“線下暗箱操作”轉為“線上隱蔽流通”,試圖規避執法的監督;二是犯罪組織呈現職業化、團伙化特征,形成“獵捕—運輸—銷售”全鏈條閉環,狡兔三窟制造查處障礙;三是部分犯罪者利用生態保護盲區實施行為,妄圖在監管縫隙中尋找“灰色空間”。這些新態勢,對公安隊伍精準識別、高效打擊提出了更高要求。
構建“陽光防線” 多維織密保護網絡
針對犯罪新挑戰,管紹賢教授圍繞“陽光下的守護”核心,提出了一套公開透明、協同高效的防范打擊體系,讓每一項執法行動都置于制度規范與社會監督之下。
在協同機制層面,強調構建“公安+林業+市場監管”多部門聯動的“陽光協作網”。通過打破信息壁壘,實現線索共享、聯合執法常態化,讓跨部門協作從“幕后協調”走向“臺前聯動”,確保每一個執法環節都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杜絕執法“暗箱操作”。
在科技賦能層面,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入執法實踐,打造“陽光智慧防線”。通過對網絡交易數據、物流信息、重點區域監測數據的智能分析,讓隱蔽的犯罪線索在數據陽光下無所遁形,實現從“被動查處”到“主動預警”的轉變,提升打擊精準度與透明度。
在社會共治層面,倡導“陽光動員”理念,通過廣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規與案例,讓公眾成為“陽光下的守護者”。鼓勵群眾通過公開舉報渠道提供線索,形成“執法部門主導、全社會參與”的保護格局,讓非法行為無處藏身于“陽光”之外。
凝聚守護力量 共筑“陽光執法”基石
此次培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主會場設在市局會議室,相關警種戰線及派出所民警輔警同步參與。這不僅是一次業務能力的集中“充電”,更是“陽光下的守護”行動在公安隊伍中的深度扎根——通過全員系統學習,讓每一名執法者都成為規范執法、透明執法的踐行者,確保野生動物保護執法工作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培訓結束后,參訓民警紛紛表示,將把所學知識轉化為“陽光下的守護”具體行動,以更規范的執法、更協同的聯動、更開放的姿態,持續加大對野生動物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
下一步,哈爾濱市公安局將不斷加強執法能力建設,讓每一次打擊都精準有力,每一份守護都公開透明,為建設美麗哈爾濱、守護冰城生態安全注入持久的公安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