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奧巴馬,“叛國”!
很難想象,曾經身為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的奧巴馬,會與“叛國”牽扯上什么關聯。
然而就在前不久,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拋出一份重磅解密文件,直指奧巴馬政府偽造情報、操縱調查,甚至直接給奧巴馬“叛國陰謀”的大帽子。
那么,這份機密文件將給美國政壇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解密文件掀開“通俄門”黑幕
2016年美國大選,特朗普意外勝出,民主黨卻不甘心,硬生生炮制出“通俄門”,指責特朗普勾結俄羅斯干預選舉。
這件事情在當時可謂鬧得沸沸揚揚,直接影響了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中的外交政策,同時也給特朗普的名譽帶來了極大傷害。
所以特朗普也一直在公開場合表達對這件事情的不滿。
如今,美國情報機構公布的114頁解密文件,徹底撕開了這場政治陰謀的面紗。
文件顯示,2016年12月9日,奧巴馬在白宮召集情報機構高層開會,親自下令修改情報報告。
原本17家情報機構一致認定,俄羅斯的所謂“干預”并未改變選舉結果,但這份報告被篡改,硬是塞進了希拉里競選團隊資助的“斯蒂爾檔案”。
這份檔案后來被證實是捏造的,所謂“特朗普與俄羅斯勾結”的證據漏洞百出。
更離譜的是,網絡安全局原本給出的“低可信度”評估,被直接升級為“俄羅斯干預大選”的鐵板結論。
而這份假報告成了“通俄門”調查的起點,直接導致了持續四年的政治追殺,兩次彈劾特朗普的鬧劇,以及美俄關系跌入冰點。
這場陰謀的曝光,不止讓奧巴馬政府顏面掃地,更把美國情報機構的公信力按在地上摩擦。
特朗普的“清算”
特朗普從來不是吃虧的主,吃了四年的“通俄門”虧,如今他卷土重來,擺明了要跟對手算總賬。
加巴德的文件一出,特朗普迅速抓住機會,把矛頭直指奧巴馬和當年情報系統的“三巨頭”——前中情局局長布倫南、前FBI局長科米、前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
三人中,布倫南和科米已經被卷入偽證罪的刑事調查,克拉珀也沒能完全置身事外。
特朗普的策略很明確:先從拜登政府入手,6月曝光拜登健康問題隱瞞案,7月拋出“通俄門”偽造指控,司法部緊跟著啟動調查,步步為營,環環相扣。
有X平臺上的帖子爆料,特朗普甚至放出一段AI生成的,畫面里奧巴馬被特工帶走,坐進監獄牢房,引發網友熱議。
雖然這只是個惡搞,但特朗普的心態顯而易見:他要用對手當年的“法律戰”打法,回敬一波狠的。
可這場復仇游戲,真的能讓美國政治撥亂反正嗎?
美國政治的“黑洞”
“通俄門”翻案只是表象,背后暴露的是美國政治制度的深層裂痕。
兩任總統互扣“叛國”帽子,情報機構被黨派綁架,司法系統成了政治斗爭的角斗場,這哪還有半點“民主典范”的影子?
加巴德的文件直指奧巴馬政府濫用情報資源,可反過來,特朗普的清算行動何嘗不是在用同樣的手段回擊?
最新民調顯示,68%的美國民眾認為“政治追殺”會成為常態,比2021年高出29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美國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已經崩到谷底,連選舉都被他們看成是“權貴的游戲”。
更讓人擔憂的是,這場內斗的沖擊波已經溢出美國國界。
德國《明鏡》周刊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政治動蕩已經超過中俄,成為北約安全的最大威脅。
試想,一個連自己家事都理不清的國家,還怎么在國際舞臺上指手畫腳?
然而,美國的“黑洞效應”還在發酵。
X平臺上,網友們對這場清算大戲的評價兩極分化,有人叫好特朗普“揭露真相”,有人擔憂這會讓美國徹底撕裂。
無論如何,美國的政治機器已經像一輛剎車失靈的火車,沖向未知的深淵。
結語
特朗普的復仇大幕已經拉開,但這場大戲的結局,遠不是抓幾個“叛國者”那么簡單。
當白宮變成清算前任的戰場,當情報機構淪為黨派打手,美國的“民主”招牌已經銹跡斑斑。
在黨派對立的鐵幕下,最先被碾碎的,恐怕是普通美國人對美國制度的最后一絲信任。
參考資料
界面新聞:《美官方報告稱奧巴馬政府曾“偽造情報”干預權力交接》2025年7月21日
新京報:《美情報機構:奧巴馬政府曾偽造特朗普“通俄”材料》2025年7月2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