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是一個偉大的代名詞,在大部分人眼中,媽媽的愛都是無私的,但在楊元元眼中,母親的愛卻讓她窒息到喘不過氣。
一個武漢大學畢業的名校生,還曾多次考上碩士研究生和公務員,楊元元的堅韌與智慧毋庸置疑。
但本該前途大好的她卻選擇用兩條毛巾自縊而亡,明明洗水池不高,只要稍微站起來就能活下去,但她依舊決絕的選擇了死亡。
從前她想好好生活的信念有多堅定,在選擇死亡時就有多決絕,她的一生究竟是怎么被毀掉的呢?
毫無留戀的死亡
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學在讀的研究生楊元元突然失去了聯系。
其母望瑞玲急匆匆來到了海事大的宿舍樓下,請求宿管讓她去女兒宿舍查看。
可因為之前她們母女二人和學校鬧過矛盾,宿管直接就拒絕了望瑞玲上去。
不得已,望瑞玲只好找來楊元元的舍友,讓舍友上去找女兒。
當舍友推開門進入宿舍后傻眼了,楊元元整個人以半蹲的姿勢掛在洗手池下方,兩根毛巾纏繞在洗手池的水龍頭上,用手一摸,楊元元已經全身僵硬。
舍友連忙打了120急救中心電話,可當醫護人員趕來時,他們看了一眼就直接宣布死亡多時,沒有搶救的意義。
望瑞玲癱軟在地,大聲的嚎啕著,眼睛里充滿著對學校的仇恨。
楊母認為都是女兒的死亡都是學校逼的,還聲稱要向學校索要35萬的賠償。
這件事在學校要開始瘋狂傳開,很多人對楊元元的自殺感到不可思議。
楊元元才剛入學不久,居然選擇了這么慘烈決絕的方式結束生命,以洗水池的高度,只要有一絲求生意志,都不會無可挽回。
現場連掙扎的痕跡都沒有,可見她對人間已經毫無眷戀了。
在楊元元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讓她不顧一切也要選擇死亡?
當人們逐漸了解走進楊元元的過去時,才發現原來這個在學校哭鬧不止,看似對女兒逝去悲痛欲絕的楊母才是那個最大的兇手。
楊元元的成長歷程
楊元元出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個尋常人家,那時她的父親還在,父母慈愛有加,弟弟乖巧可愛,這是楊元元最幸福快樂的時光。
但好景不長,楊元元的父親在1986年因肝病去世,為了治病家里的積蓄已經所剩無幾,而母親望瑞玲只有小學文憑,家中的經濟狀況一下子就捉襟見肘了。
好在楊元元和弟弟楊平平都比較懂事,看到了母親負擔生活的辛苦,兩個孩子都十分努力的學習,想要靠讀書改變命運,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而且因為父親曾畢業于北京化工大學,姐弟倆一直把父親當做榜樣,也想要考取名校,再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看看。
后來楊元元不負眾望的成功考取了武漢大學經濟系,而也就是從這里開始,楊母望瑞玲對女兒的控制也初見雛形。
當時楊元元本身的意愿是法律系,因為她熱愛法學,認為法律的力量可以改變人生,但母親卻堅決反對。
在望瑞玲看來,學法律賺不到大錢,就逼著楊元元改了志愿,她覺得經濟系一聽就是能做大生意的,女兒學這個專業才能幫扶家里。
楊元元拗不過母親,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已經習慣了對母親退讓,這樣的習慣也導致了后來的悲劇發生。
“帶母上學”的楊元元
楊元元最初兩年的大學生活十分平穩,跟大家一樣上課學習,努力爭取前程,但平靜的日子終結在了她大三那年。
這一年她的弟弟楊平平也成功考上了武漢大學,楊元元自然十分開心,姐弟倆也在學校里相互扶持。
但楊母卻并不滿足,已經習慣了主導地位的她并不習慣兩個孩子都脫離了自己。
再加上楊母當時所在的工廠進行了遷移,原本可以免費住的員工宿舍需要收費了,望瑞玲舍不得出這個錢。
于是望瑞玲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決定,那就是搬進女兒的宿舍,這樣一來就省了住宿的錢了。
望瑞玲根本沒有考慮到這種行為會對女兒造成什么影響,只一意孤行的搬了進來。
楊元元無法勸動母親,只能先讓她在自己宿舍住下,但這樣的情況也很快引起了舍友的不滿。
一開始舍友還比較理解,畢竟家里有難處可以通融一下,但時間長了就給她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本該是放松休息的地方因為有望瑞玲的存在,她們的日常活動都受到了不少限制。
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舍友的正常生活,導致楊元元與舍友的關系急速惡化,但望瑞玲卻恍若未覺,仿佛看不到女兒的為難之處。
而母親的到來帶給楊元元的,并不是更加細心的照顧,而是成倍增長的壓力。
望瑞玲對楊元元每天的行程都要事無巨細的過問,不管什么事都要先向她匯報,這種“無孔不入”的存在感讓楊元元日漸壓抑,但她卻毫無辦法。
長期以來母親的辛苦讓楊元元一直對母親心懷愧疚,多年的退讓也已經成為習慣,楊元元對母親密不透風的“關心”只能被動接受。
沒過多久舍友都無法忍受楊母帶來的困擾了,紛紛向輔導員反映這一特殊情況。
學校也考慮到了楊元元家庭的特殊,并沒有強行讓楊母搬出去,而是給母女倆安排了一間單獨的宿舍。
如此一來,舍友間的關系總算稍有緩和,然而,楊元元依舊難以掙脫母親的掌控。
求職之路的坎坷
楊元元畢業之后,還是被楊母掌控著前程,因為家庭拮據,楊元元在畢業時無法償還助學貸款,因此被扣留了畢業證和學位證。
但少了這兩樣東西,楊元元的求職之路便增添了許多困難,對女兒的困境望瑞玲沒有絲毫理解。
在她看來,她女兒名校畢業,應該一畢業就能賺到大錢,沒想到現在連工作都找不到。
于是楊元元便開始考慮考研考公的路子,想要憑借自己掙出一個出路來,后來她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學的法學碩士,但卻因為學費的高昂而不得不選擇放棄。
考研這條路沒能走通,楊元元就去考公務員了,一向成績優秀的她成功通過了面試被錄取,但母親卻極力反對。
因為楊元元考的是老家的公務員,望瑞玲對女兒的這個決定十分不滿,她不容易才離開老家來到了大城市,怎么能回去呢?
于是這個機會楊元元也被迫放棄了。
后來西北大學也曾向楊元元拋出橄欖枝,卻依舊被望瑞玲逼著放棄了,理由是西北太遠了害怕女兒被騙。
連續幾次好機會都被迫放棄,當時楊元元內心已經十分壓抑了,母親的過度控制讓她無法接受,但從小養成的習慣又讓她不得不順從母親的安排。
這時的楊元元越發內向沉默,但楊母卻絲毫沒有察覺到,也不關心女兒的狀態,一心只想讓女兒遵從自己的計劃。
但生活總要維持,失去了“兩證”的加持,楊元元只能找到一份入七八百的工作。
這些錢不僅要維持生活開銷,還要攢還貸款的錢,助學貸款一共3970元,楊元元在畢業五年后才徹底還清。
后來楊元元接連換了幾份工作,干過保險,辦過培訓班,還創辦過雜志社,可以看出,楊元元曾經很努力的在向上拼搏,這些打擊都還沒有讓楊元元失去生的希望。
楊元元依舊努力樂觀的面對生活,想辦法尋找自己的出路,后來她便順利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學碩士研究生。
本以為已經苦盡甘來,結果沒想到母親又一次提出了要跟女兒去上海同住,理由是想要去大城市居住,于是在學校望瑞玲依舊與女兒形影不離,占據著她所有空間。
而楊元元的同學也再次反映了情況,學校多次找楊元元和楊母談話,希望她們遵守學校的制度,到校外租房住。
但楊母的態度始終不配合,楊元元為此心力交瘁,也曾不斷的給學校領導寫申請書,懇求她們體諒自身的特殊情況,想要如本科時那般,給楊母提供一個單獨的宿舍。
但學校拒絕了這份申請,其實按照規章制度來說學校并沒有錯,畢竟開了先例后面又要效仿者該怎么辦?總不能每個都安排宿舍。
為了此事,望瑞玲和學校產生了不小的矛盾。
不過學校也考慮到楊元元的家庭困難,學校給她提供了勤工儉學的崗位,還有一位體育老師也將自己一處空房以450元便宜租給了楊母。
2009年11月23日,母女倆搬進新房。
11月26日,楊元元自縊身亡。
在楊元元的遺書中,她寫道“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那么多知識,也沒見有什么改變。”
楊母那過度的控制欲,那對女兒“無微不至”愛終于徹底擊垮了楊元元,在母親的逼迫和生活的困難中,楊元元的情緒早已瀕臨崩潰。
她的心中充滿了痛苦,不知該如何改變,她的人生已經一片灰暗,根本找不到能給自己心靈棲息的空間,于是只能選擇結束這樣的痛苦,讓自己徹底解脫。
而楊母卻根本沒有反思自我的想法,也不認為女兒的死與自己有關,甚至到了這時,她依舊認為自己的做法才是對女兒好的。
結語:
這樣的親情著實令人窒息,楊元元事件的始末一經公布,也引發了網友劇烈的討論,楊元元的事件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人們都認為,楊元元的死亡,她的母親要負大部分責任。
她的經歷也在告誡所有父母,愛不是絕對的控制,而是給予孩子獨立和自由的空間。
同時也警醒眾人,在面對父母的過度控制時,不要因為親情的負擔和過度的責任感而壓迫自己,不要讓楊元元的悲劇再次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