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品不少 驚喜不多
不知不覺中時間已經來到了盛夏7月,2025年的上半年已經悄然過去。各家大廠都在今年更新了產品線,PC以及DIY硬件也得到了全面更新。但是在如此多的新品發布當中,究竟有哪些新產品的表現讓你感到驚喜?又有哪些新品提升寥寥,令人索然無味? 本文就帶大家回顧一下,剛剛過去的上半年當中PC硬件市場中都有什么大新聞。
·上半年新顯卡扎堆 反饋不佳因素多
今年上半年在PC和DIY領域中,最值得關注、變化也最大的還是顯卡市場。占據市場主流的英偉達在上半年當中可以說是一鼓作氣地發布了RTX 50系列顯卡,從RTX 5090到RTX 5050的桌面端和移動端統統和玩家們見面。AMD盡管取消了這一代的旗艦顯卡計劃,但是還是帶來了RX 9070系列以及RX 9060 XT顯卡,在中低端市場和英偉達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時間回到年初,在CES 2025主題演講上,英偉達正式發布了全新的RTX 50系列桌面和移動顯卡,展示了RTX 5090、RTX 5080、RTX 5070 Ti和RTX 5070的桌面版和移動版,在對比當中更是號稱RTX 5070的游戲性能可以與RTX 4090媲美,不過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就算是開了DLSS 4的RTX 5070也沒法碰瓷RTX 4090。4月到6月,RTX 5060系列顯卡以及RTX 5050系列也陸續發布,并不大的性能提升幅度以及并不便宜的價格也讓不少玩家失去了升級的興趣。
英偉達這個上半年可以說是非常緊湊,往年從90級別發到50級別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今年英偉達硬是在半年之內發完了,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在一向是優勢項目的驅動上英偉達這次栽了大跟頭,上半年新卡頻發的黑屏以及顯示損壞問題讓英偉達發布了大量熱更新修復以及正式修復,對于英偉達來說這樣的場景可不多見。
除此之外,專供國內市場的RTX 5090 D被禁也使得國內市場旗艦顯卡出現了缺失的情況,英偉達也在緊急準備RTX 5090 D V2作為替代。不過,現在連H20都能夠解禁供貨給國內市場,那么RTX 5090 D這種游戲顯卡沒準也能夠一并恢復自由身。
看完并不順利的英偉達,AMD在上半年的顯卡市場也算的上動作頻頻。全新的RX 9070和RX 9070 XT顯卡上市時間和價格都瞄準了RTX 5070和RTX 5070 Ti,定價出色的性價比也讓不少玩家心動。但是數量不多的供貨以及高昂的首發溢價也引發了不少的吐槽。而后續發布的RX 9070 GRE卻僅僅比RX 9070低了300元,這也讓這款首發專供國內市場的產品受到了不小的冷遇,直至最近價格下降后才有更多玩家開始選擇這款顯卡。
而RX 9060 XT的兩個顯存版本在面對RTX 5060系列時,性能上的優勢并不明顯,同時價格上也并不便宜,這就導致該系列顯卡同樣并沒有受到市場的歡迎,更多玩家還是選擇了價格差距并不大的RTX 5060系列顯卡。
當然,還有一個被我們忽視的廠商就是英特爾,畢竟今年上半年英特爾的游戲顯卡業務仿佛消失了一般,毫無聲量。當然,不會缺席的當然是英特爾持之以恒的驅動更新,盡管銳炫B系列僅僅發布了兩款主流產品,但是英特爾依舊維持著對多款大作帶來首發驅動支持,同時持續優化XeSS 2技術,目前已經有超200款游戲支持了XeSS技術,這對于目前連第二代獨顯都沒發完的英特爾來說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除此之外,英特爾上半年唯一的新品就是配備24GB顯存的銳炫Pro B60顯卡,也就是銳炫B580的大顯存工作站版,唯一的亮點就是這張卡好像能被魔改出雙GPU+48GB超大顯存的版本,可能會成為需求大顯存用戶的新選擇。像銘瑄也已經在BW2025上帶來了配備雙銳炫Pro B60顯卡的工作站產品,先不說性能如何,這48GB超大顯存對于現在的很多需求那可是真香啊。
而在上半年紅綠兩家新卡都已經發完的情況下,下半年的顯卡市場除了可能將會出現的英特爾新卡之外,更大的可能是紅綠兩家進入銷量和價格的對抗當中,在沒有新卡的情況下兩家廠商,特別是AMD會不會為了銷量有所行動也值得期待。當然更關鍵的還是希望兩家廠商都不要再出現大的bug了。
·新U價貴沒聲量 老U換皮一年又一年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的處理器市場更多是延續了去年下半年新架構對抗的態勢,英特爾和AMD兩家都通過新品的發布豐富了自己的產品線。不過當你回想一下今年兩家都發布了什么處理器新品時,相信大部分人都只能想起其中的很少一部分,這也是今年新一代處理器產品的一大問題,就是更貴的定價導致用戶根本不會為這個價格買賬,無論是桌面端的新品還是用于筆記本、掌機的移動端產品都有著類似的問題。
AMD上半年僅發布了銳龍9 9950X3D和銳龍9 9900X3D兩款桌面處理器,都是配備了X3D緩存的高端旗艦產品。但這兩款高端旗艦對AMD桌面市場的影響實際上非常有限,今年主要銷售的產品依舊是去年已經發布的幾款銳龍9000X系列處理器以及銳龍7 9800X3D,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在最新一代處理器的選擇當中,AMD依舊還是占據優勢的。
而在移動處理器領域,AMD也帶來了全新的銳龍9000HX系列處理器,首發了三款產品,包含了16核X3D產品,16核產品和12核產品,這也是AMD首次將移動端X3D放入首發序列,兩款16核心產品也有如同微星泰坦18Pro、華碩魔霸9、機械革命蒼龍16 Ultra等定位旗艦乃至高端的產品采用。但是12核的銳龍9 9850HX至今都沒有一款產品搭載,要不AMD咱們下次桌面和移動端真別發12核的產品了。
此外AMD還帶來了一個“大殺器”,就是配備了超大核顯的銳龍AI Max系列APU,代號“Strix Halo”的這款產品最高可以配備16核心Zen 5 CPU和40CU RDNA 3.5核顯,此前一度成為很多玩家期待的便攜產品新“神U”。但是當為數不多搭載該系列APU的產品上市之后,昂貴的價格讓所有期盼的玩家們大失所望,就像大家最為期待的ROG幻X,即使是低配版疊加國補之后到手價也得15000左右。后續多款搭載該系列APU的產品更多卻是定位為大內存的小體積AI工作站,下一代產品能否保留目前也成謎,不免有些令人唏噓。
而反觀英特爾這邊,桌面端帶來了Ultra 200S系列非K處理器,但是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聲量,只有三款產品上市并且價格和性能也是毫無吸引力,絕對是年度最沒存在感處理器的有力競爭者。移動端上,英特爾的Ultra 200H和HX則依舊憑借著英特爾更強的鋪貨能力以及更豐富的產品線在移動市場相對占據主動。
不過,要說今年AMD和英特爾兩家最為努力的產品,那還得是各種換皮或者不換皮的老同志們,比如什么聽起來非常新的酷睿200系列和銳龍200系列,英特爾這邊去年底發布的酷睿200系列上半年也是迎來了大規模上市,各家的中低端筆記本也有不少用上依舊是Raptor Lake的“全新”移動處理器了,就是不知道有多少想買新一代Ultra 200系列的用戶誤入歧途呢。
AMD這邊雖然在命名上銳龍200系列與銳龍AI 300系列的區別相對更明顯一點,但是架不住馬甲套馬甲啊,銳龍200系列基本就是銳龍8000系列再度換皮,要知道銳龍8000系列本來就是銳龍7000系列的新馬甲,這一套接著一套讓目前的中低端市場也是相當熱鬧,特別是部分廠商依舊在出貨配備銳龍8000系列的新筆記本,與配備銳龍200系列的筆記本魚龍混雜在一起,相信不少用戶都已經看蒙圈了,這兩款處理器參數明明一樣,甚至連宣傳詞都差不多,但是為什么名字卻不一樣呢。
展望下半年的處理器市場,AMD預計是對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進行一些補充,關注度最高的可能就是銳龍5 9600X3D了,下一代高性價比網游神U定價幾何還是頗令人期待。當然可能還有移動端移植的銳龍9000G系列,不知道會不會成為首款支持Copilot+的桌面處理器呢。英特爾這邊則依舊會帶來一代翻新的Arrow Lake Refresh桌面處理器和新設計的Panther Lake移動處理器,和2023年下半年的情況太像了,當時是14代酷睿桌面端和全新設計的Meteor Lake的組合,就是不知道Arrow Lake Refresh的性能到底能不能完勝14代酷睿,要還是打不過就真尷尬了。
·筆記本出現新物種 Copilot+PC一年過去終于能用
作為硬件更新換代的一年,今年的筆記本市場也是新品扎堆,各家基本都在上半年完成了自家產品線的更新。
但是說起上半年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筆記本產品,那恐怕還得是華為橫空出世的兩款全新鴻蒙電腦了,一款超輕薄本,還有一款驚艷的折疊屏,無論你如何看待這兩款產品,他們都成為了上半年最引人關注的筆記本“新物種”。
我們熟悉的麒麟芯片搭配HarmonyOS 5的組合這次來到了來到PC端,雖然當下可能還不能帶來完美的使用體驗,但是絕對算得上一股清流,相信假以時日,華為也能夠在鴻蒙電腦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上半年的全球PC出貨量也是持續復蘇當中,IDC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6.5%,全球出貨量達到6840萬臺。而相對而言在其中獲益更多的則是國產品牌和臺系品牌,傳統豪門惠普和戴爾則是依舊延續了這兩年的頹勢,無論是出貨量還是產品力似乎都無法與其他品牌抗衡,市場占比不斷下滑。IDC數據顯示,惠普二季度出貨量達到1410萬臺,占據20.7%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僅有3.2%,對比去年同期的21.3%份額有所下降。排在第三的戴爾出貨量為980萬臺,市場份額從去年的15.7%跌至14.3%,出貨量還跌去3%,成為前五名里唯一一家增速為負的廠商。
而PC市場當中的特立獨行者蘋果上半年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同比增長21.4%。畢竟在注重AI和實際體驗的今天,連蘋果都在今年上半年將旗下Mac產品的起步內存升級到了16GB,還是加量不加價,絕對算得上蘋果最良心的一次了。這也讓入門款的Mac mini和MacBook Air成為了今年最具性價比的macOS體驗設備,畢竟存儲不夠可以外接,內存不夠的時候,想加可是真不便宜。
國產品牌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開始吃上國家補貼的紅利了,雖然也有的廠商趁機漲價然后宣傳國補價混淆視聽,但是在大家都一起開卷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能長久的。以至于到今年開始,連聯想這種高高在上,原來并不在意入門級產品的廠商,都借助來酷這個原來專做配件以及線下的品牌殺進了中低端市場,來酷Pro14 2025以及來酷斗戰者戰7000 2025兩款爆品的推出也讓包含機械革命在內的不少廠商如臨大敵。不過伴隨著618過去以及各地國補逐漸迎來間歇期,下半年各家廠商何時戰火重燃依舊是未知數。
不過,上半年無論是廠商還是用戶,似乎都沒有特別關注AI PC的概念,畢竟如果按照只要有NPU或者獨顯就算AI PC的廣義概念來看,那今年的新品大多都已經納入AI PC的范疇當中了,但如果按照微軟Copilot+PC需求的40 TOPS NPU算力要求來考慮的話,那今年能夠支持這些功能的產品依舊是寥寥無幾。這也是由于占據出貨大頭的英特爾酷睿Ultra 200H系列僅配備英特爾第三代NPU,算力僅13TOPS,AMD的銳龍200/8000配備的NPU算力也僅有16TOPS,更古老的英特爾酷睿200系列更是連NPU都沒有,全都不滿足Copilot+PC的要求,各大廠商自然也沒有了推廣微軟Copilot+PC的動力,反而是紛紛開始預裝了自家的AI助手,不過對于國內用戶來說,可能還是各大廠的AI助手更加好用一些。
說到Copilot+PC,微軟在去年6月正式官宣了新功能之后就陷入了各種問題當中,包括其最受關注的“回顧”(Recall)功能的持續延期,以及僅支持搭載高通驍龍X系列處理器的筆記本等等因素,讓大多數期待相關功能的用戶大失所望。微軟也是真不著急,直到今年4月初才開始逐步支持了目前已經滿足需求的AMD銳龍AI 300系列以及英特爾酷睿Ultra 200V處理器,不過實時字幕和回顧功能還是挺好用的,如果你的電腦已經支持了Copilot+的相關功能,那不妨用用試試,畢竟當下的大部分用戶還沒機會用上這些功能。
·不確定性加劇 下半年市場走向撲朔迷離
上半年的市場看似繁榮,但是這是在諸多因素的推動下共同導致的,無論是美國關稅政策變化帶來的搶先出貨需求帶動,還是國內市場國補帶來的需求釋放都只不過是較短時間內帶來的帶動。Canalys認為,特朗普政府不斷演變的關稅政策正在重塑全球PC供應鏈,并為市場復蘇帶來顯著不確定性。但即將在10月終止服務的Windows 10,這一關鍵節點在一定程度上為市場帶來了穩定的需求。下半年這些因素都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PC市場的出貨究竟是繼續復蘇還是陷入僵局猶未可知。
而AI PC的普及依舊是受到了當下支持Copilot+PC的移動處理器產品有限的影響,而伴隨著下半年英特爾將會帶來的Arrow Lake Refresh、Panther Lake以及AMD將會發布的銳龍9000G等更多配備高算力NPU的產品上市,相信將會有更多的移動乃至桌面產品將會支持Copilot+PC的功能,更多開發商也能夠進一步推廣基于NPU的AI應用。
當然,下半年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有利于體驗,有利于消費者的創新呈現,在下半年開年的BW2025上,英特爾就帶來了AI高靜游戲本的概念,不再一味追求極致性能釋放,而是轉向更均衡的性能表現和實際體驗,讓玩家在享受高性能的同時也能夠享受更涼爽、更安靜的使用體驗。PC行業期盼著更多改善玩家體驗的創新到來。
今年的下半年對于PC和DIY行業來說注定不會有太多驚喜,在各家大廠都已經在上半年集中亮相完新品之后,會不會有能夠讓用戶和業界驚喜的產品出現,又會不會有震驚行業的黑天鵝事件發生呢,讓我們一同期待下半年的PC和硬件市場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