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不給稀土就不訪華”的歐洲政客們,終究還是沒敢在中方面前擺譜。
據央視新聞報道,日前,中國外交部公開通報,確認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的訪華行程。
還記得月初的時候,對于馮德萊恩和科斯塔訪華一事,歐盟駐華大使托萊多曾設下一個前提,要求中國必須在30天內,放開稀土和磁鐵的對歐出口,否則兩人有可能取消訪華行程。
不難看出這些歐洲政客的傲慢,想要跟中方解決問題,但依舊想要保持高高在上的態度,結果中國根本不吃這一套。
馮德萊恩確定訪華行程
在受到歐盟的威脅之后,中方非但沒有放松對歐出口,反而對產自歐盟的白蘭地產品,做出了征收反傾銷稅的最終裁定,并強調是歐方堅持對華采取限制措施,導致中方不得不對等反制。
這個態度就很明顯了,歐盟想談,中方歡迎;歐盟想打,中方奉陪,之前美國發動的關稅戰,都沒能壓彎中國人的脊梁,更何況是歐盟這個“小弟”。
當然,政治博弈不能光靠一腔熱血,中方對歐洲強硬的底氣,除了中國制造在歐洲普及之外,也是看出了歐盟當前的困窘。
之前,歐洲無論在芯片領域,還是在電動汽車方面,都跟著美國的政策跑,妄圖營造美俄聯手遏制中國發展的局面,但是隨著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以及主張“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成功上臺,美歐關系迅速發生變化。
特朗普極力逼迫歐洲讓利
當下,特朗普在想盡辦法讓歐洲交出利益,為美國省去更多的戰略開支,同時還在拉攏俄羅斯,妄圖拆解中俄合作,歐盟幻想的美歐遏華,反倒成了中美俄聯手對付歐洲。
不過,與美俄不同,中國跟歐洲沒有什么系統性矛盾,只是歐盟主動挑釁,招來了中方的反擊,所以想要解決問題也相對容易。
如今,眼看對華威脅無效,馮德萊恩也只能乖乖尋求對話,否則再拖下去,歐洲的處境只會越來越糟糕,甚至下手最狠的恐怕就是美國了。
至于中歐能不能談妥,之前中方也把話說得很明白,雙方矛盾的本質是歐方不肯正視中國的發展,沉迷炮制“中國威脅論”,破壞互惠互利的合作環境,如果歐盟無法糾正這一觀念,只會加劇中歐的對抗形勢。
中歐對話
而從馮德萊恩目前的態度來看,依舊想要展現對華強硬的她,這次來到中國,大概率不是抱著認錯的心態,而是想要說服中方對歐讓步,但有害怕中方的反制,會令歐盟雪上加霜。
只不過,歐盟始終沒想明白,中歐關系到了這一步,歐洲既然知道中國的稀土不可或缺,就更應該重視與中國的合作,把稀土當成恢復關系的“粘合劑”,而不是對話路上的“絆腳石”。
如果歐盟繼續幻想對華“既要又要”,保持自己的貪婪,結果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令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到時候,歐洲必將為自己的執迷不悟,付出更多的代價,希望馮德萊恩背后的歐盟,能夠醒悟得早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