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六代戰機首飛直接把美國媒體的頭版給霸占了,美國人心浮動,專家們直呼早干什么去了。
2024年12月26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和沈陽飛機工業公司分別試飛了兩款原型機,一款叫J-36,一款叫J-50。
這倆機型都采用了無尾翼布局,隱身設計牛得很,速度能達到3馬赫左右,起飛重量50噸級,屬于重型殲擊轟炸機范疇。發動機用的是三臺沖壓式,航程遠,機動性強,基本上是針對未來空戰需求量身定做的。
首飛當天,美國主流媒體頭版頭條全都是中國戰機的報道。標題大都是“中國第六代戰機首飛,美國落后了”這種調調。比起2011年殲-20首飛,這次美國媒體的驚訝度更高,因為他們沒想到中國這么快就從五代機躍升到六代機。
社交平臺上到處是討論帖,美國網友們一邊酸溜溜地說中國肯定抄了美國的技術,一邊又不得不承認中國航空工業這些年進步飛快。
從四代機時代美國領先,到五代機F-22批量生產,再到現在六代機中國先飛,美國人心里那叫一個不是滋味。
最有意思的是美國專家的反應,尤其是羅戈威,這哥們兒專攻國防航空報道。他在首飛后沒多久,就發文吐槽了,直言這是他十五年來一直盼著美國空軍能搞出來的飛機概念,現在中國先整出來了。
羅戈威早年對飛機感興趣,高中就愛看軍事雜志。大學讀新聞,畢業后從地方報紙干起,他采訪過空軍官員,去過巴黎航展、珠海航展。業余還開小型飛機,算是實打實的航空迷。他的網站成了國防圈的權威來源,報道從無人機到隱身戰機應有盡有。
他在文章里說,這飛機無尾翼、隱身、長射程,絕對是中國最先進的飛行器,對美國空中力量來說不是好日子,還警告別忽視這事兒。他這不是在夸中國,而是怒斥美國決策層,為什么早不行動?
這次對中國六代機的評論,讓他火了一把,但也暴露了美國專家的尷尬,承認中國進步,就等于承認自家落后。
為什么美國人心這么亂?因為這不光是戰機的事兒,而是中美軍工實力的整體對比。中國這些年產業鏈完善,從仿制到自主,技術突破后就能快速量產。美國技術優勢在縮水,就算有好項目,也卡在成本和預算上。
“下一代空中主宰”項目從2020年演示機出來,到2022年進入開發,2024年7月空軍部長肯德爾就宣布暫停了,理由是太貴,一架3億美元。羅戈威覺得這簡直是拖延戰術,早干嘛去了,現在中國領先,美國還得從頭追。
海軍的F/A-XX項目也遙遙無期。2024年9月,肯德爾還說這事兒得等特朗普政府定奪。特朗普上臺后,美國空軍開始重審項目,但重點轉向升級F-22和F-35,沒大張旗鼓重啟六代機。
美國暫停“下一代空中主宰”的深層原因,不光是錢的事兒,還有技術瓶頸和戰略調整。肯德爾表態,提到無人機和AI協作是未來方向,六代機太傳統,不如升級現有平臺。
中國則不同,制造能力強,研發周期短,從首飛到測試只幾個月就能看到新數據,中國J-36和J-50首飛了后,繼續測試不斷,又有新進展。2025年中國航空展上,更多細節曝光。
空警-3000預警機也基于運-20平臺首飛成功,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綜合航空實力上的位置。國際觀察家都說,中國在拉開差距。
美國網友在X上炸毛了,有人說中國用的是美國50年前的標準,有人直呼我們的研究人員在干啥。羅戈威的文章被轉發無數次,評論區里吐槽美國官僚的不少。羅戈威自己也更新了好幾篇,強調美國得面對現實,別再吃老本。
全球航空競爭就是這樣,誰先掌握核心,誰就占上風。中國從三代機落后,到四代機追趕,五代機并行,現在六代領先,這步步緊逼,讓美國霸權夢有點碎裂的感覺,美國想維持領先,得花大力氣調整。
美國從60年代傲視全球,到現在被中國在航空上超車,媒體頭版、專家怒斥、網友人心亂都在提醒,科技進步不是天生的,得靠實打實的投入。中國航空工業這些年埋頭苦干,成果出來了,美國那邊再不警醒,差距會拉大。
羅戈威的斥責”早干什么去了“,其實是敲警鐘,但也暴露了美國內部的無奈。未來中國六代機服役后,美國“下一代空中主宰”如果重啟,估計得2030年后了,到時競爭更激烈。
美國人酸歸酸,但事實擺在那兒,中國航空從過去依賴進口,到現在自主領先,這進步是實實在在的。人心亂了,是因為不愿承認變化,但競爭就是這樣殘酷。羅戈威這種專家的怒斥就是在說美國決策者別再拖了,早點行動,或許還能扳回一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