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就帶著三十多個西方國家,把俄羅斯往死里整,把俄羅斯的經濟、錢、能源、技術,能卡的全卡了。
而烏克蘭那邊,卻常常有美國,以及北約給的武器撐腰,讓其一直與俄羅斯抗衡。
可讓人意外的是,如今三年過去了,俄羅斯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越來越硬氣。
那么,俄羅斯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其背后最大的靠山究竟是誰?
經濟韌性
誰也沒想到,被西方喊著 “經濟崩潰” 的俄羅斯,居然越打越有底氣。
西方原以為,切斷市場就能搞垮俄羅斯財政,畢竟歐盟曾是俄羅斯能源的最大買家,占其石油出口的40%、天然氣出口的60%。
可他們忘了,全球對資源的需求從來不是“非此即彼”。
西方制裁俄羅斯后,人家反手就把能源和糧食賣給了中國、印度、土耳其這些 “新朋友”。
據統計,在俄烏戰爭期間,俄羅斯對中國的管道天然氣供應量三年翻了一番,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滿負荷運轉。
印度從俄羅斯買的原油占比,從戰前的不足1%飆升到 20%以上。其境內的煉廠開足馬力加工成成品油,然后再賣向歐洲
而土耳其更是成了能源轉運樞紐,一邊低價買入俄羅斯原油,一邊向周邊國家轉售賺取差價,三方都賺得盆滿缽滿。
正是這步棋,讓俄羅斯與非西方國家的貿易額去年創下歷史新高,財政收入不僅沒暴跌,反而因為能源價格上漲賺得比之前更多。
俄羅斯光是和中國的貿易,就突破2400億美元,和印度的貿易額也突破 400 億美元。
在這種連鎖反應下,俄羅斯的GDP更是增長迅速。去年俄羅斯GDP增長 2.5%,而德國、英國等歐洲大國卻因制裁,一直在0增長附近徘徊。
這種鮮明對比讓西方的 “經濟絞殺”論成了笑談。
軍事威懾力
經濟上立住了腳,軍事上的底氣更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
眾所周知,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從來都是西方不敢越界的 “鎮宅之寶”。
俄羅斯全球第一的核彈頭庫存可不是擺設,再搭配上頂尖的戰略投送能力,相當于手握一張 “誰動誰死” 的免死金牌。
就連軍事實力超強的美國,也得在核威懾面前踩剎車,不敢跟俄羅斯直接硬碰硬。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威懾力不僅體現在戰略層面,實戰中同樣亮眼。
要知道,開戰初期北約曾斷言,俄羅斯的軍工體系撐不過半年。畢竟,西方已經切斷了芯片、精密儀器等關鍵供應鏈。
但現實,卻狠狠打了這些預言家的臉。
在俄烏戰場上,俄羅斯的軍工產能硬是跑出了“加速度”。
就拿坦克來說,俄羅斯通過翻新蘇聯時期的庫存裝備、簡化生產線流程,月產量從戰前的幾十輛飆升到數百輛,連德國、法國這些傳統軍工強國都自愧不如。
無人機領域更是后來居上,從“柳葉刀”巡飛彈到“天竺葵”自殺式無人機,不僅數量管夠,性能還在實戰中持續迭代,硬生生把一場持久戰打成了 “軍工秀場”。
更令人震驚的是,俄羅斯這種實戰能力還和地緣布局形成了完美呼應。
俄羅斯在白俄羅斯部署的“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射程直接覆蓋東歐腹地,相當于在北約東翼架起了一門 “戰略大炮”。
而加里寧格勒的海軍基地和導彈部隊,則像楔入歐洲的一顆釘子,牢牢鎖死波羅的海航線,讓波蘭、立陶宛等國如芒在背。
這兩處部署如同兩把鋒利的尖刀,死死抵住北約東擴的喉嚨,只要西方敢往前再邁一步,就可能被瞬間“刺穿”,這種實打實的壓力讓西方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
資源戰略價值
軍事威懾能守住底線,而資源的戰略價值,則讓俄羅斯在博弈中掌握了主動權。
俄羅斯就像全球經濟的“命門”,攥著無數國家的生存剛需。石油占全球11%的份額,天然氣占17%。
所以,歐洲國家就算嘴上硬氣,身體還是很誠實地依賴著俄羅斯的能源。
更厲害的是,這種依賴不止于傳統能源。
像鈀、鈾、鎳這些稀有金屬,俄羅斯幾乎壟斷了市場,連美國都得乖乖進口。
除了稀有資源之外,糧食方面更是如此。
作為全球小麥出口的“扛把子”,俄羅斯掌控著全球20%的小麥市場,非洲、中東國家的飯碗都跟它綁在一起。
俄羅斯這種“資源卡脖子”的能力,讓任何國家都不敢把俄羅斯逼到絕路,畢竟誰也不想餓肚子、停工廠。
盟友體系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俄羅斯不是孤軍奮戰,它的 “朋友圈” 正在不斷擴大,這讓西方的孤立企圖徹底落空。
據統計,當前,中俄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能源、金融合作深度綁定,成了對抗西方制裁的 “黃金搭檔”。
與此同時,金磚國家更是強勢擴員,涵蓋了全球40%的人口、25%的經濟總量,形成了能跟西方分庭抗禮的國際網絡。
在這個網絡里,印度、巴西這些新興經濟體也很給力。他們紛紛繞開西方制裁,持續采購俄羅斯的資源。
這種“你圍你的,我合作我的”模式,讓西方的封鎖成了笑話。
美國的制裁成了“爛牌”
盟友的支持讓俄羅斯底氣更足,而對手的束手束腳則進一步鞏固了它的防線,尤其是美國在對俄政策上的重重困境。
美國想靠制裁打垮俄羅斯,結果卻打了個寂寞。限價、資產凍結這些手段被俄羅斯輕松破解,出口收入根本沒崩潰。
軍事上,美國同樣被核威懾捆住手腳,只能看著俄烏沖突持續,不敢親自下場。
更打臉的是,美國自己還離不開俄羅斯的資源,關鍵礦產依賴進口,這讓它的制裁強度根本不敢拉滿。
這種 “想打又打不贏,想制裁又制裁不動”的困境,讓美國成了國際舞臺上的 “尷尬擔當”。
說到底,俄羅斯能扛住圍堵,靠的是 “資源、經濟變現 + 軍事威懾 + 非西方聯盟” 的鐵三角。
這幾大支柱相互支撐,形成了俄羅斯被30多國制裁,仍然打不垮、拖不爛的綜合抗壓力量,其這幾個“底牌”也讓老美垂涎三尺。
現在看來,西方想靠圍堵搞垮俄羅斯,恐怕是打錯了算盤。只要這四大底牌還在,俄羅斯就能在國際博弈中站穩腳跟,繼續硬剛到底!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