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經濟遭受西方嚴厲制裁,能源出口成為其維持戰爭機器運轉的關鍵命脈。然而,美國并未就此收手,反而變本加厲,祭出“二級制裁”大棒,威脅全球與俄能源合作的國家。特朗普政府宣布,若俄羅斯50天內未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將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加征500%關稅,矛頭直指中印兩大"買家"。面對北約的霸權行徑,印度罕見強硬反擊,不僅怒斥"雙重標準",甚至暗示可能重啟中俄印三方合作機制,一場新的地緣博弈正在上演。
一、北約“二級制裁”:美式霸權的極限施壓
特朗普政府為迫使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讓步,祭出“50天倒計時制裁”,威脅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加征500%關稅。美國此舉意在徹底切斷俄羅斯的經濟命脈——2024年前五個月,俄聯邦財政預算收入中,石油和天然氣收入高達4.24萬億盧布,其中石油是主要來源。然而,歐盟仍是俄最大天然氣買家(2024年進口額219億歐元),土耳其則是俄石油產品最大買家,美國卻選擇性忽視這些“雙標”行為,反而對中印施壓。
特朗普(資料圖)
北約秘書長呂特在華盛頓會見美國參議員后,公開點名中印巴,要求三國施壓俄羅斯,否則將面臨制裁。這種赤裸裸的霸權行徑,連印度都看不下去。
二、印度“硬氣”反擊:從“左右逢源”到“以牙還牙”
面對北約威脅,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賈伊斯瓦爾在例行記者會上強硬回應,強調"保障能源需求是首要任務",并警告北約"不要搞雙重標準"。更令西方驚訝的是,印度暗示可能重啟中俄印三方合作機制,稱"三國將共同商定會議時間,適時通報"。
印度的底氣來自哪里?首先,俄烏沖突后,印度以低價從俄進口石油,高價轉賣歐洲,賺取巨額差價(2024年上半年從阿聯酋、沙特進口占比升至40%,對俄依賴降至30%-35%)。其次,莫迪政府去年連任但印人黨失去議會多數席位,國大黨正猛烈抨擊其外交政策,若妥協切斷俄油,將成反對黨攻擊靶子。最后,美印雖簽署十年期國防框架協議,但普京政府已表不滿,印度需保留中俄籌碼,避免在美俄間徹底倒向美國。
莫迪(資料圖)
三、中俄印合作:被逼出來的"反美三角"?
中俄印三方合作機制始于1998年,2002年首次外長會議,2020年因中印邊境沖突暫停。然而,隨著2024年中印達成邊境巡邏協議,重啟機制被提上日程。俄外交部副部長魯登科透露,中俄印正談判恢復合作,若美國制裁落地,天津上合峰會或成領導人層級確認契機。
這一機制對美西方構成潛在挑戰。三國GDP總量占全球20%以上,能源、市場、技術互補性強。若印度因北約制裁"倒向"該機制,將與中俄形成“抱團反美”態勢,沖擊美主導的單極秩序。
石油(資料圖)
四、中國的立場:反對霸權,堅守對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多次明確表態,反對任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強調"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出路"。中方支持中俄印合作,稱其"符合三國利益,有利于地區與全球和平",并拒絕承認西方制裁合法性。
結語:雙標終遭反噬,新興國家覺醒
北約試圖以“二級制裁”切斷俄能源鏈,本質是美式霸權的“長臂管轄”。印度從“左右搖擺”到"強硬反擊",折射出新興國家對"被脅迫"的忍無可忍。中俄印合作的重啟,不僅是三國應對制裁的"應激反應",更是全球南方國家反抗單極秩序、推動多極化的縮影。正如印度所言:"若被逼急,中俄印將抱團反美"——這不是威脅,而是對霸權邏輯最直接的反擊。未來,隨著更多國家加入"去美元化""反制裁"陣營,美主導的國際秩序或將迎來更劇烈的震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