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防汛工作會議精神,扎實做好防汛備汛工作。入汛以來,岐山縣蒲村鎮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的底線思維,創新推行防汛“1234工作法”,通過“一張圖明底數、二預案強實操、三冊子壓責任、四清單保保障”,構建起覆蓋全鎮的防汛應急管理體系,全力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筑牢“銅墻鐵壁”。
一圖繪全險,風險隱患“可視化”
“這張圖上,哪塊是滑坡點、哪段淤地壩易澇、哪個災害點要重點盯防,看得一清二楚。”蒲村鎮防汛辦工作人員指著《蒲村鎮防汛風險區隱患點分布圖》介紹。蒲村鎮整合水利、自然資源、村鎮建設等多部門數據,對全鎮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1座水庫、8條淤地壩進行精準標注,明確風險等級、監測責任人及應急處置措施,在2025年5月的防汛演練中,監測組依托無人機巡航和地質監測設備,實時回傳隱患點動態數據至指揮中心,為科學決策提供可視化支撐。全力實現“一圖統攬全域險、一圖指引全流程”。
兩案接地氣,應急響應“秒上手”
針對村級應急響應“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蒲村鎮制定村級防汛應急‘一頁紙’預案,以流程圖形式簡明標注預警發布、人員轉移、物資調配等關鍵環節濃縮成冊,確保村干部“一看就懂、一用就靈”;并針對群眾“不知道何時轉、往哪轉”的困惑,配套推出村級山洪災害防御“問答式口袋預案”。“暴雨下多久要轉移?”“老人行動不便咋撤離?”等20余個高頻問題配上直白答案,印成巴掌大的小冊子發放到風險區群眾手中。
“揣著這冊子,心里踏實多了。”崛山組村民李大爺說,上次演練,他照著冊子指引,10分鐘就到了安置點。
三冊定責任,包保鏈條“無死角”
“崛山溝滑坡點,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翻開蒲村鎮《地質災害風險區隱患點包保責任體系冊子》,每個隱患點的“責任鏈”清晰可查。蒲村鎮以“三冊子”為抓手,構建起立體責任網:《防汛包保責任人冊子》明確“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包戶”三級網格,100余名包保人員的信息、職責、聯系方式一目了然,確保“每一戶都有人盯、每一米防線都有人守”;《山洪災害危險區包保責任體系冊子》則聚焦北莊營、魯家莊、趙家臺等重點村,劃分4個責任片區,標注巡查路線、預警閾值,實行“一點一專班、每周一調度”;此外,《地質災害風險區隱患點包保責任體系冊子》還為4處隱患點量身定制“監測日志”,要求責任人每日記錄裂縫變化、土體濕度等數據,形成“發現-上報-處置”的全方位閉環管理。
四單強保障,應急處置“有底氣”
“抽水泵2臺、沙袋、雨衣、雨鞋、探照燈等防汛物資共2063件……”蒲村鎮應急倉庫里,《防汛搶險物資及機械設備清單》實時更新,同時,與轄區企業簽訂裝載機、挖掘機應急調用協議,確保“賬物相符、隨用隨調”。這正是蒲村鎮“四清單”保障體系的生動體現:《防汛應急搶險救援隊伍清單》整合了9支骨干力量,包括退役軍人突擊隊、黨員先鋒隊等共計120余名隊員,定期開展“肩背擔架+逢山開路”等實戰化訓練,確保隊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危險區群眾轉移避險安置點清單》則確定了覆蓋學校、村委會、幸福院等場所的24個安置點,配套被褥、飲用水等必需物資,同步規劃“主路+應急便道”雙撤離路線,充分考慮老人、殘障人員等特殊群體需求;《電話通訊號碼清單》則集中收錄了鎮、村、組干部、救援隊員、風險戶等關鍵聯系人方式,并聯動“村村響”廣播、應急銅鑼、微信群等多渠道,確保預警信息“零時差”傳遞。
“‘1234工作法’不是紙上談兵,是我們防汛的‘硬杠杠’。”蒲村鎮鎮長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優化“圖、案、冊、單”動態管理機制,推動防汛工作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讓防汛工作更精準、更高效,全力守護人民群眾平安度汛。
(魏鵬勃 趙凱)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