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隴鎮永聯村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村”稱號。這個曾經處于“夾縫地”里的城中村,如今蛻變成“綠富美”的宜居鄉村,究竟靠什么實現了這樣的華麗轉身?答案就藏在它文明創建的每一步探索里。
永聯村村域面積1.93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民小組(7個已動遷),宅基總戶數176戶,戶籍人口2058人,常住人口5599人。
走進永聯村,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頭巷尾,房前屋后綠樹紅花相映成趣。漫步在平坦寬敞的村路上,欣賞著村民精心打造的創意小景觀,一幅美麗的農村風景畫在眼前徐徐展開……
以“綠”筑美麗鄉村底色
詩意宜居樂享自然
永聯村的“綠”,不僅是生態環境的清新,更是生活方式的綠色。在打造美麗鄉村生態環境上,永聯村下足了功夫。
以“一房一藤蔓”為抓手,通過“政府引導+村民自治”模式推進“美麗庭院”連片建設,永聯村已有89戶獲評“美麗庭院”,6戶成為示范戶,村民們用創意讓庭院變成了小景觀。60畝精心打造的永聯文化生態園更是村民休閑的好去處,生態與宜居結合,成了樂享自然的詩意空間。在踐行綠色生活理念方面,村里發起“綠色生活?安全出行”倡議,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推行積分制管理,288戶村民納入其中,憑積分可兌換獎勵,激發了大家的積極性。
“我們村家家戶戶的庭院都像小花園,文化生態園更是我們散步、聊天的好地方,住在這里,每天都心情舒暢。”村民李阿婆笑著說,垃圾分類、積分兌換這些事兒,讓大家慢慢養成了好習慣,村里越來越干凈整潔,住著特別舒心。
以“富”強鄉村發展之基
物質與精神雙豐收
永聯村的“富”,體現在產業經濟的發展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上。
在產業經濟方面,永聯村抓住產業興旺這個關鍵,引進了偉巴斯特、艾絲碧西、龍華素齋等知名企業,帶動了村民增收。永聯村轄區企業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每年慈善捐款總額可達60萬元,在多個領域奉獻愛心。
在精神文化方面,村里強化陣地資源供給。百姓大舞臺上,時常舉辦“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全民秀秀秀”文藝晚會等各類活動;鄉村文化墻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等主題彩繪讓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文明素養;集生活服務、理論教育、文化休閑、志愿互助等功能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是村民聽黨課、學知識、學舞蹈、學滬劇、鄰里互助、培養興趣的溫馨家園。
“近些年,我們的錢包也鼓了。文化活動也多,百姓大舞臺的晚會、實踐站的課程,業余生活很豐富,精神上很滿足。”村民趙阿姨感慨道。
以“美”蘊鄉村人文溫度
內外兼修皆有涵養
永聯村的“美”,是內在人文與外在村貌的統一。
在培育孝親睦鄰的內在美上,村里建成了上海市首家農村互助養老試點——吳介巷長者照護之家,專業24小時貼心照護讓長者盡享“家門口品質養老”,安享晚年;志愿者常態化開展公益理發、節日慰問等“孝老愛親”主題活動,用溫情守護長者的幸福晚年。永聯文化生態園內,孝道橋、孝道路、孝道賦、孔子塑像點綴其間,通過二十四孝道故事,將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娓娓道來,讓自然生態與人文氣息融于一體。
在創新治理的外在美上,通過創新房屋回租模式,成立紅色物業破解群租、治安難題,實現封閉式長效治理;更將回租空間升級為衛生站、便民理發店、老年活動室等,打造鄉村版“15分鐘生活圈”。通過河長制巡查與專職保潔,永聯村8隊長浜更榮膺上海市“最佳河道整治成果”。積極開展群眾性共治活動,通過“永聯村言堂”匯集村民在綠化升級、路網優化、停車位新建、文明養寵等領域的真知灼見,構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現在村里治安好,生活方便,有啥想法還能通過‘村言堂’提,感覺自己真的是村里的主人。”村民張老伯說起現在的生活,滿臉幸福。
永聯村的蛻變,是精神文明建設結出的碩果。未來,永聯村將持續以全國文明村標準自我鞭策,聚焦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讓文明新風浸潤美麗鄉村的每寸土地。
供稿:梅小萱
編輯:張瑾欣(實習)
初審:陳依婷
復審:林心怡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