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追尋領袖足跡,擔當強國使命”2025年福建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示范隊深入寧德市屏南縣,實地走訪屏南時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鮮珥家科技產業園與屏南縣第一中學,展開一場聚焦“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調研之旅。
多年來,屏南縣積極探索鄉村振興之路,實現了從貧困落后到活力四射的轉變。從智能車間到課堂對話,沿著“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在屏南的實踐路徑,實踐隊隊員一路走訪一路思考,在現實圖景中尋找理論與實踐的活水源頭。
科創“出圈”,智造繪就產業升級新圖景
隊員與屏南時代人力資源部經理座談
活動期間,實踐隊走進屏南時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隊員們現場參觀了廠區內質量監控智能大屏,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東為同學們講授“行走的思政課”。
在材料加工廠,實踐隊隊員們佩戴安全帽,透過廠房視窗,跟隨講解員的腳步,近距離觀察工廠內的新型材料加工設備,與企業管理層和一線工人深入交流。在調研中,隊員們詳細了解該企業在人才招聘、人才引進方面的相關需求與政策,堅定要在實踐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當近距離看到屏南時代里高端智造工藝及高效組織模式,我突然讀懂‘科技自立自強’的分量。”實踐隊隊員感慨道。
人才“破局”,電商造就經濟騰飛新變局
隊員在分揀車間參觀學習
實踐隊走進屏南縣電商產業園鮮珥家(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電商直播間旁,隊員們近距離聽取助農主播們手持當地特色食材娓娓道來的介紹;在分揀中心,隊員們親手體驗流水線上產品打包整箱智能化全流程;在物流倉庫外,隊員們在工作人員介紹下了解電商園未來發展規劃……一根網線、一部手機,同學們切身體會到何為“山城巨變”。
在屏南縣電商辦,屏南縣電商辦主任周華鏗向隊員們介紹,“自2020年以來,屏南縣依托數字平臺,以‘短視頻+直播’為核心的培訓模式作為電商工作重點,共舉辦電商培訓三十多期,累計培訓學員超6000人次。”在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作為傳統農業縣,屏南曾面臨“好產品難出山”的困局。如何“破局”?周華鏗表示,近年來,當地以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為契機,將電商作為破解“小散弱”困局的關鍵抓手,通過創建電子商務產業園人才驛站、設立電商人才專項培訓經費,讓山城留得住人才、靠得住人才,并涌現出多位電商達人,推動電商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
針對實踐隊隊員對于人才培養路徑的困惑,周華鏗立足屏南縣電商發展實際開出“三張藥方”:一是“能力前置”,鼓勵在校生廣泛實踐,嘗試積累專業領域實戰經驗;二是“跨界融合”,強調同學們跨出舒適圈,努力成長為“多技能”復合型人才;三是“品質制勝”,勉勵同學們扎實學好專業,掌握專業的核心技能,擁有過硬本領,才能更好擔當強國使命。
教育“突圍”,思政點亮時代發展新畫卷
開展交流分享會
“鄉村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實踐隊全員師生與在屏南一中實踐的閩江學院“毓英”宣講實踐團師生代表圍坐一堂,就探討如何更好將科技素養、人文精神和家國情懷融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分享心得體會。
“產業園的成功不僅在于銷售數據,更在于它構建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鄉村創業路徑。”交流會上,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柯鴻芳分享了《擺脫貧困》的閱讀心得。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王彩妮結合實踐與同學們分享體會:“要將理論知識與社會需要緊密結合,才能更好在越來越多樣的發展路徑中明晰自己的發展路徑。”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周麗芳在集體討論中發言表示,“必須認識到,人才不能只擁有技術,要加強思想引領,夯實價值根基。教育,特別是思政教育,如同為科技這臺強大‘引擎’注入‘燃料’,確保其動力澎湃且方向正確。”
“我們是鄉村振興的觀察者,更是參與者;是時代發展的記錄者,更是建設者。”實踐隊隊員們的心聲道出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從智能車間的探索到電商產業園的思考,從教育座談的啟迪到實踐感悟的升華,屏南之行不僅是一次“尋路之旅”,更是一場“精神洗禮”。當更多青年將青春理想融入鄉村振興事業,中國式現代化的畫卷必將更加絢麗,民族復興的征程必將充滿青春動能。(文/圖 閩江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