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閩江學院牽頭,聯合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共同開展的2025年福建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福建站)走進廈門,閩江學院物電學院副院長、理工科學科帶頭人劉志群擔任團隊學科指導教師。隊員們在廈門開展實踐調研,充分了解了廈門在教育改革、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多領域取得的成就。
隊員在廈門高新火炬產業園區參觀
活動期間,實踐隊隊員走進廈門國家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了解到該產業園憑借不到廈門3%的已開發土地面積,創造廈門市43%工業產值的成就。參觀過程中,隊員們與講解員熱烈交談,體悟該區著力追“高”逐“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實踐隊隊員深刻感悟科技在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中的賦能牽引作用。
在產業園區,閩江學院老師柯鴻芳為同學們現場帶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她說,在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廈門正全力以赴,積極探索。從一流產、城、人融合園區到一流產業集群,廈門火炬高新區已經實現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華麗蛻變。
實踐隊隊員與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座談
實踐隊師生還走進廈門大學,與廈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開展深入交流。座談會上,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石紅梅介紹了該學院的“大思政課”建設與人才培養情況。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東介紹了此次調研的主要目的。隨后,雙方就“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進行交流討論。討論會上,雙方以鮮活案例為引,就新時代如何發揮教育基石作用、提升科技硬實力、厚植人才沃土等問題展開討論。
與會師生紛紛表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高校肩負重要使命。實踐隊隊員李依依在座談會上表示,面對人工智能時代,需要主動尋找專業發展方向與社會需要的切合面。閩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周晨露說,要探尋正確處理教育改革發展與滿足社會需求關系的方法,充分發揮思政引領力。
此次實踐活動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為主線,圍繞“追尋領袖足跡 擔當強國使命”主題,在沉浸式、體驗式的實踐活動中鍛煉本領才干,強化使命擔當,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貢獻青春力量。(文/圖 閩江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