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一則爆炸性消息突然從大洋彼岸傳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考慮“流放”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同時扶持烏軍前總司令、現任駐英國大使扎盧日內接任總統職務。
就在消息曝光不到24小時后,基輔方面立即作出回應。澤連斯基親自喊話莫斯科,稱烏克蘭愿意在下周與俄羅斯恢復和談,并已向俄方發送談判提議。
種種跡象表明,這一系列動作并非巧合,而極可能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權力博弈”。澤連斯基態度突變的背后,或許正是對未來命運的深切擔憂。那么,特朗普為何要“流放”澤連斯基?澤連斯基又為何突然喊話和談?局勢又將會如何演變?
早在7月初,俄軍就在烏克蘭東線加緊部署,16萬大軍已完成集結,隨時準備發起所謂“最后一戰”。
與此同時,烏東局勢驟然變得劍拔弩張,紅軍城、羅丁斯克等重要節點的戰事持續升級,俄軍在多個方向取得實質性突破。尤其在東部,紅軍城被三面包圍,僅留一條殘存的西部補給線,而那條線也已完全暴露在俄軍火力打擊范圍之內。
就在這場軍事風暴即將席卷之際,特朗普團隊在美國國內悄然醞釀一場政治地震,目標直指烏克蘭政權本身。
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在7月19日通過社交平臺披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對烏克蘭展開政權更迭,并已將澤連斯基列入“流放名單”。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在西方政壇掀起軒然大波。
赫什聲稱,如果澤連斯基不主動交權,特朗普甚至不排除“動用武力”強制其下臺。盡管這一說法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澤連斯基隨后的舉動卻似乎印證了赫什所言并非空穴來風。
7月19日晚,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發文,表示烏克蘭已向俄羅斯提出談判請求,并希望在下周盡快舉行新一輪對話。這番表態與他此前“誓死不談”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要知道,澤連斯基曾親自簽署法案,禁止與普京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如今他卻主動喊話,再加上內閣同時進行大規模改組,種種跡象都表明,澤連斯基正在進行一場“自救行動”。
7月17日,烏克蘭議會批準了新一屆內閣的組成,原總理什梅加爾被調任為國防部長,多個關鍵部門被重新洗牌。
澤連斯基聲稱這是為了提高國產武器比例,但烏國內普遍認為這是一場“政治清洗”,目的在于穩固個人權力,避免內外夾擊。
與此同時,戰場上的態勢也在悄然發生變化。7月20日當天,俄烏兩軍在空中爆發激烈沖突,烏軍出動大量無人機試圖襲擊俄本土目標,而俄軍則緊急調派米格29戰機升空,在短時間內擊落了近90架無人機。
這場空戰的背景下,澤連斯基一邊喊話和談,一邊又持續授權對俄境內發動襲擊,似乎正試圖在戰場上為自己爭取更多談判籌碼。
俄羅斯方面對澤連斯基的“橄欖枝”也表現出表面上的歡迎,有媒體透露,克里姆林宮方面“接納了”談判提議,并有意確定新一輪談判時間。但問題在于,俄軍并未因此放緩推進速度,反而在東線持續發起高強度攻勢。
多位軍事分析人士指出,俄軍目前正有意將紅軍城變成“絞肉機”,吸引烏軍精銳增援部隊進入包圍圈,從而實現“各個擊破”。這與其在伊斯坦布爾談判中提出的“控制烏克蘭8州”戰略目標遙相呼應。
與此同時,特朗普對烏克蘭的態度也愈發強硬。一方面,他宣布恢復對烏軍的軍援規模,并將援助從防御性武器擴大至進攻性武器。另一方面,他卻通過記者釋放政權更迭信號,企圖用“換人”促成?;?。
特朗普曾在多個場合宣稱要“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如今這場沖突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愈演愈烈,讓他急于在外交上尋求突破,以兌現對選民的承諾。
更為關鍵的是,澤連斯基與特朗普之間的私人恩怨早已公開化。兩人曾在白宮會議期間激烈爭吵,特朗普也始終將澤連斯基視為民主黨的“代理人”,兩人早已勢同水火。
特朗普政府的換人計劃并不孤立,他背后還有一整套政治盤算。一方面是甩掉烏克蘭這個“軍援包袱”,讓歐洲接盤;另一方面則是推動烏克蘭妥協換取資源開發合作。
據悉,在澤連斯基訪問華盛頓期間,烏美雙方簽署了礦產合作協議,但這一協議的落地前提是烏克蘭局勢穩定。
特朗普希望借停火推動美國企業提前進入烏克蘭市場,從而實現“戰爭盈利”。而澤連斯基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面對即將失去美國支持的風險,他不得不在國內展開一場權力防御戰,同時對外釋放和解信號,試圖爭取喘息時間。
盡管澤連斯基已向俄方明確提出談判時間和方式,普京方面是否會真正回應,仍是未知數。在莫斯科看來,澤連斯基的和談只是“障眼法”,真正決定局勢的,還是戰場上的勝負。
據“戰爭研究所”數據指出,俄軍在6月收復的土地面積,為過去半年之最,而7月底至8月初,被視為夏季攻勢的“關鍵窗口期”。
此時此刻,俄烏兩軍兵力已突破百萬大關,東線三大要地波克羅夫斯克、科斯特揚季尼夫卡和庫皮揚斯克成為決戰核心。
若俄軍能在這些地區取得決定性成果,將極大增強其在未來談判中的話語權。而一旦俄軍攻勢受挫,烏軍則可能借機扭轉局勢,重新爭取戰略主動。在這種背景下,澤連斯基的命運已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無論是特朗普的換人計劃,還是普京的軍事實力,都在逼迫他做出選擇。諷刺的是,這場原本由美國挑起的代理戰爭,如今卻反噬烏克蘭自身,讓一個國家的命運成為大國博弈的籌碼。
過去三年間,烏克蘭傷亡慘重,數百萬民眾流離失所,基礎設施遭毀,多年累積的債務更讓國家陷入財政泥潭。烏克蘭已無力掌控自身未來,真正決定結局的,是美俄之間的角力。
即便扎盧日內上臺,也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只是另一個傀儡角色的繼續。如赫什所言,“澤連斯基的下場不是流亡,就是清算。”這句話雖然殘酷,卻極可能成為烏克蘭政壇現實的寫照。
烏克蘭已深陷大國博弈的旋渦之中,澤連斯基的命運也正一步步滑向未知。表面上的和談信號,背后卻是權力更迭、軍事進攻與外交施壓的多重交織。未來的烏克蘭,或將迎來新的“劇本”,但這出戲的導演,從未是烏克蘭自己。
信息來源:
[1]俄烏第三輪談判地點不變 專家:新談判難以推動和平協議達成 央視新聞
[2]美調查記者:若特朗普決定,澤連斯基可能會被流放 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