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殺不死烏軍高官,普京終于發現不對勁:原來基輔藏著大秘密
事發地點在霍洛西夫斯基區,屬于基輔城區南部,靠近幾處核心交通節點。嫌疑人使用了消音武器,手段專業,行刺者并未留下太多痕跡。案發不到72小時,烏方安全部門宣布已經鎖定兇手身份,是一男一女的組合,長期在烏境內潛伏,背景與俄聯邦安全局有關。
槍手在撤退過程中被擊斃。烏方發布了局部畫面,沒有公布全案細節,說明還有更多線索未公開。
這件事的特殊性,不在于烏克蘭官員被殺,而在于這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極少數能夠確認“行動成功+目標明確”的案例。尤其目標是國家安全局現役上校,直接參與對俄行動,是俄方公開標注的打擊對象。
俄方情緒顯著回暖。近兩年,俄羅斯自己死掉的將官名單已經拉到了兩位數,從集團軍司令到前線旅指揮,很多是被遠程精準打擊,有些是間接情報導致的“定點爆破”。而烏方高層始終“神隱”,既不露面,也很少傳出人員傷亡消息,造成了一種極度不對稱的感受。
這種落差不是“技戰術能力”的問題,而是系統設計的差異。
開戰不久,俄方就注意到,烏克蘭大量政府大樓和軍事機構處于“空殼狀態”。打得很狠,炸得很準,就是沒人。西方也早就指出:烏克蘭戰爭爆發后,軍政高層迅速從地面設施全面轉入地下網絡,整個指揮系統完全轉入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城市防御計劃”之中。
基輔不是普通城市。
在蘇聯規劃體系里,基輔是整個西線的“戰略緩沖點”。冷戰年代,蘇聯為抵御北約空襲和核打擊,在基輔修建了大規模的地下防御系統。從結構上說,它遠比地鐵復雜:除了6000多個防空設施、聯通掩體,還有多處超深抗打擊節點,涵蓋發電、供氧、醫療、通信、居住、防化、封閉循環系統等功能。
部分地鐵線路深度超過百米,配有多重封門、震蕩波折射通道和獨立水電系統,標準是按“核戰下連續生存7天以上”設計的。而且不是一個點,是區域級的網狀結構。地鐵本身就是戰時轉用的人員通道和快速轉運鏈,節點之間用加固隧道連接,既能躲,又能動。
換句話說,只要俄軍沒有地底突破能力,就根本無法阻斷烏克蘭的戰時中樞。
這些設施在蘇聯解體后并未廢棄。進入2000年代,烏克蘭對部分區域做了現代化升級,包括網絡、電力、通信監控系統的重構,系統性清理和日常維護都被列入常規預算中。真正動手前,烏方早就制定好了在關鍵節點將所有指揮系統“沉入地下”的方案。
這不是臨時應對,是一整套“戰時國家生存”體系。
這也解釋了為何俄軍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打擊政府建筑毫無戰果,為什么精準炸毀烏克蘭情報中心“已確認命中”,但卻沒有目標官員死亡記錄。所有該殺的人都不在地面。
普京手里當然有圖紙。他不可能不知道基輔的構造,但問題是,他也知道打不穿。
這不是“找不到人”,是人就在下面,只是你沒辦法進去。
西方則借此拉高了整個指揮系統的隱身能力。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起,烏克蘭安全機構與北約開始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情報系統由美方主導接口,提供實時衛星成像、電子信號偵察與戰場移動數據支持。而俄方則主要依靠傳統滲透、人力線人和無線電監聽,效率與準確度天然受限。
烏軍之所以能反復精準“點名”炸死俄將領,不是靠奇跡,而是靠數據。電子通信記錄、位置指紋、移動路徑、軍用頻率,都會交給烏方形成打擊任務包,前線只需要“執行”。所以一旦俄軍出現目標級集群,比如中型指揮部、機動補給點、封閉宿營區,烏軍第一時間就能調出打擊坐標。
反過來,俄方就完全不具備這種能力。
基輔地下城的電磁屏蔽等級極高,且無定點出口可控。外界無法通過天線、圖像、甚至通訊信號來反向推測位置,而特工滲透進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人根本不知道目標在哪,也無法靠近,更別提活著出來。
沃羅尼奇的死亡,是一個罕見的漏洞。最可能的情況是他短時離開掩體系統,未使用隱身路線或特殊車隊,被監控所捕捉,并被執行小組在72小時內確認、部署并擊殺。屬于意外泄露導致的可操作事件。
但這樣的機會太少。俄羅斯要殺一個,代價是暴露一個小組,這次損失了兩人,對戰果再怎么夸也只是心理補償。
俄國內已有聲音質疑這種行動是否值得。殺一個上校,失兩名特工,在戰略層面毫無改變,只是“找場子”。但這已經是俄羅斯目前可打的牌了。
要突破這種局面,俄軍只能另尋路徑。目前已知,俄方正在研制數種針對深埋目標的鉆地彈、復合沖擊波彈頭和高速穿透彈,以及嘗試利用投降者與地下系統接觸的反向圖像分析。這些手段是否奏效,仍需驗證。
但不管效果如何,現實已經很清楚:俄羅斯面對的不是一群高官,而是一座活著的地下城。
他們自己當年建的,現在卻成了他們打不穿的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