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高江虹 北京報道“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實現。”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在7月21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這樣總結“十四五”交通建設成就。
據其介紹,“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7項交通指標中,6項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包括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等關鍵指標,其余11項指標也將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十四五”前四年,中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2萬億元,同比增長23.3%。在過去四年逾15萬億元的交通投資帶動下,我國交通版圖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15萬億重塑交通版圖
“截至2024年底,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6.2萬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了約1.6萬公里,其中高鐵增加了1萬公里。”劉偉表示,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郵政快遞網。“八縱八橫”高鐵網主骨架已成型,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西部地區鐵路營業里程快速增長至6.6萬公里,填補了長期存在的交通“留白”。
公路建設同樣突飛猛進。公路總里程達549萬公里,增加約29萬公里;高速公路增加3萬公里,總里程達19.1萬公里,覆蓋全國99%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更令人矚目的是“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過90%,這一骨架連接了全國超過80%的縣級行政區,服務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總量。
我國交通建設從來不會遺忘農村與邊境。截至2024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4萬公里,全國3萬多個鄉鎮、50多萬個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在鄉村,“建制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客車、半數以上通了公交”,汽車開進“最后一公里”。同步推進的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建設,正促進交通與旅游深度融合,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航運與航空方面,高等級航道通航里程達到1.76萬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2971個,增加了379個;頒證民航運輸機場達263個,增加了22個。
劉偉表示,“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3.3%。
交通改變生活
對于交通帶來的便利,老百姓和企業的感受是最明顯的。
每天約1億人次乘軌道交通高效通勤,1億人次乘公交穿梭街巷,1億人次通過出租車和網約車實現“門到門”出行。更值得關注的是全國80多個樞紐城市、2000多條線路實現空鐵聯運,樞紐機場軌道接入率達81%,北京西站等樞紐實現鐵路與地鐵安檢互認。
不僅城市通勤交通如此方便,區域交通一體化成效也特別突出。比如京津冀形成市市通高鐵格局,建成核心區1小時通勤圈。長三角每日開行動車組2400列,實現公交化運營。粵港澳大灣區高鐵里程超3000公里,1小時生活圈成現實。成渝雙城高鐵每9分鐘一班,日均跨城流動超百萬人次,而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將首次實現時速400公里商業運營,使雙城通達時間壓縮至50分鐘,開啟城際交通新紀元。
高鐵網絡正深刻改變國民出行方式。2024年動車組旅客發送量32.72億人次,占鐵路旅客發送量的75.9%,京滬高鐵、武廣高鐵單線發送量均突破2億人次。“動車組日均發送旅客近1000萬人,”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透露,今年5月1日創下單日發送旅客2300萬人次的歷史峰值。據悉,目前時速350公里高鐵已達20條近7000公里,京滬、京廣、滬廣等主干道全面實現350公里達速運行。
“過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約有1.8億人次跨區域出行、每天運送1.6億噸貨物、每天攬收4.78億件快遞。”劉偉用一組數據展示了交通帶給中國經濟的活力。
2024年,全社會物流成本節約超過4000億元,其中交通運輸成本降低約2800億元。這一成就得益于運輸結構調整——鐵路、水路貨物周轉量分別比“十三五”末增加17.5%和33.6%,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速約15%。
國際“朋友圈”擴大
中國交通的“朋友圈”正不斷擴大。劉偉表示:“我們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成立了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建立多項雙多邊合作機制,交通國際合作‘朋友圈越來越大’”。
據其介紹,我國已經累計對外簽署了270多份雙多邊合作協定或者文件,涵蓋了鐵路、道路運輸、海運、航空運輸、郵政等各個領域。中歐班列通達歐洲的229個城市、亞洲100多個城市。“空中絲綢之路”不斷拓展,通航境外83個國家213個城市。我國車輛首次以公路直達運輸的方式跨越里海、抵達歐洲。“絲路海運”國際航線網絡遍及全球,我國海運連接度已經連續19年保持世界第一。
快遞網絡成為全球化新紐帶。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全球第一,2024年業務量達1750.8億件,五年年均增長超20%。“目前平均每天的攬收快件量超過5億件,”國家郵政局局長趙沖久解釋道,龐大的業務量背后是高效的資源配置,“現在每一秒都有近6000個快遞進入寄遞渠道,通過寄遞網絡在國內外流動。”
其中跨境包裹的數量正在迅速攀升。中國民航局局長宋志勇透露,2024年,航空貨郵運輸量達到898.2萬噸,相比2020年增長32.8%。在跨境電商等產業帶動下,國際市場成為航空物流發展的重要驅動,今年上半年,國際貨郵運輸量達到203.7萬噸,同比增長23.4%。
截至2024年底,全國貨運航空公司有13家、貨機達到268架,相比2020年分別增加2家、82架。我國航空企業國際貨運市場份額達44%,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
在國際通道建設方面,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年度開行近萬列。中老鐵路、中俄黑河公路橋、秘魯錢凱港等重大項目建成投運,中吉烏鐵路啟動建設。安路生補充道,新能源汽車等中國制造“新三樣”搭乘著“鋼鐵駝隊”走向了世界。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三年多來,發送貨物已經達到1390萬噸,品類有3000多種,讓中國人民可以更快更多地品嘗到東南亞豐富的農產品。
隨著“十四五”即將收官,中國交通版圖已煥然一新——每天1.8億人次的跨區域流動背后,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每秒6000件快遞的流轉,折射出高效銜接的物流體系。劉偉表示,目前的工作重心則是錨定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戰略目標,全力做好“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
按照《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要求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智慧交通全面融合,智慧交通有望將成為我國“十五五”交通運輸發展重點推進的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