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許筱婷,朱中易,物理院通訊員:周劉暢)
7月21日上午,湘潭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紅色基因與非遺文化調研團成員走進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橋梓村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陳列館,開展“紅色足跡與文化根脈”為主題的調研,在歷史的厚重中汲取奮進力量。
(圖為陳列館正門)
踏入舊址,古樸的建筑與斑駁的墻壁瞬間將調研團成員們帶回那段烽火歲月。橋梓村這座看似樸素的建筑,卻是中共東莞縣委第一個常駐辦公地,在1927年前后見證了東莞中共地方組織從建立到發展壯大的歷程。1925年秋,在中共黨員、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蔡如平的組織發動下,在周氏宗祠成立屋廈農民協會;1928年3月17日,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指示改組縣委,新的東莞縣委機關設在萬江永泰村;2004年1月,被東莞市人民政府評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中共東莞縣委機關舊址陳列館開館。無數關乎地方革命走向的重要決策在此醞釀成型,一道道指引斗爭方向的革命指令從這里傳向各地,不僅點燃了東莞地區反帝反封建斗爭的熊熊烈火,更以堅實的組織建設,為日后東莞解放事業的推進筑牢了根基。
(圖為陳列館內陳設)
(圖為陳列館內部展廳)
在舊址中,珍貴的文物與詳實的史料,無聲訴說著往昔崢嶸歲月。調研團成員們駐足凝視,深刻體會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與無畏的奉獻精神。參觀結束后,成員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鏗鏘有力的誓言在舊址上空回蕩,既是對紅色精神的敬仰與傳承,更彰顯著他們立足實踐、服務社會,用行動續寫時代擔當的決心,為“三下鄉”活動注入紅色動力。
(圖為館外入黨誓詞處)
通過此次參觀,調研團對東莞市常平鎮橋梓村的紅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進一步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調研團成員表示,此次活動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共產黨為人民解放事業前赴后繼,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這些寶貴精神財富,正激勵他們為建設美好家園,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中國夢而繼續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