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今天上午,“美之道”文化項目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首發式。
該項目以32件館藏文物為敘述載體,以中式美學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的鮮明時代特征為敘事脈絡,通過線下“美之道”導覽路徑與“線上小程序交互”雙線并行的模式,打破館內各展覽之間的物理界限,架構一條虛實結合的“美之道”參觀路徑,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的參觀體驗。
距今約5000至6500年的紅山文化的玉龍。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在32件文物中,鷹形陶鼎這件仰韶文化的藝術珍品,以雄健威猛的蒼鷹為原型,采用寫實手法捏塑而成,充滿古樸稚拙之美;一件距今約5000至6500年的紅山文化的玉龍,被譽為“中華第一龍”,展現出一種古樸而磅礴的美感。
“后母戊”青銅方鼎展現了商代青銅器“獰厲之美”與“秩序之美”的完美融合;四羊方尊的紋飾則盡顯“繁復之美”,體現出商代青銅藝術對神秘氛圍營造的獨特美學追求。
觀眾在體驗小程序。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還有擊鼓說唱俑在眉眼間傳遞笑意,秘色葵口瓷盤將唐代越窯“奪得千峰翠色來”的絕技凝固為永恒;現象級文創鳳冠冰箱貼的文物原型——孝端皇后鳳冠,盡顯華美與尊貴。
本項目是國博對“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及館藏專題展覽資源進行二次開發的創造性實踐。它并非簡單復刻,而是依托深厚館藏,圍繞“美”這一核心主題進行內容重構與路徑創新。
線上小程序。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該項目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歐萊雅集團共同推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