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來 編輯|徐 來
敘利亞南部又亂了,這次不只族群沖突升級,還牽扯上以色列空襲、部族聯合武裝、舊政權影子重現。
朱拉尼出逃,背后究竟躲著什么局?
蘇韋達變天,以色列開火,場面失控
敘利亞局勢沒穩定幾天,南部就起了火,起點在蘇韋達,核心是兩個群體的老對手——德魯茲與貝都因。
不是一兩次械斗,也不是小規模摩擦,這次是上百人死傷的實打實沖突。
我翻了聯合國和紅十字現場簡報,一句話形容就是:殺紅了眼,沒人在勸,連平民也成了靶子。
蘇韋達一直是個特殊地帶,德魯茲教派在這片高地盤踞多年,自成體系,也不太聽中央管轄,而貝都因人是游牧部族,橫跨敘利亞、約旦、沙特交界,武裝傳統深,有家族血統體系。
這兩派早年之間就有深仇,這次爆出來,不是無因。
5月底,德魯茲民兵控制了幾個戰略水源點,封鎖公路,開始設卡征稅。
貝都因部族忍了一段時間后,直接武裝反擊,打穿了邊緣村落,連夜燒了三處臨時檢查站。
你說政府軍在哪?沒人回話,大馬士革早就顧不上南邊這點地兒。
有分析認為,政府讓德魯茲自己維持秩序,等于變相默許“自衛自治”。
結果雙方火并不下,地面局勢迅速失控。
蘇韋達變成了“真空地帶”,武裝混戰不斷,有德魯茲民兵開始攻打貝都因牧區,有貝都因部隊穿越邊界進行反撲,幾十輛皮卡上綁著機槍直接沖到城區。
就在這時候,以色列動了手。
以方給出的說法是“保護德魯茲人道安全”,空襲了靠近戈蘭高地的數個目標,包括一個疑似屬于親伊朗武裝的據點。
幾枚導彈命中蘇韋達郊外,炸了個倉庫、一棟民居和一座通訊塔。
我盯著圖像分析,爆炸點就在交戰區邊緣,不像是精準打擊,更像是政治信號。
這是近年來少有的,以色列在南敘利亞干預的規模空襲。
以往空襲多集中在大馬士革以西、霍姆斯附近,這次卻扎進蘇韋達內陸,很不尋常。
德魯茲方面一部分人歡迎,說是保護同胞。
貝都因部族全炸了鍋,公開放話,要對以方“展開報復”,直接將民族沖突引向跨境仇殺。
你想象一下,蘇韋達地面還在打,天上又來了導彈,難民逃不出去,誰能管得住?這叫多線撕裂,沖突全面溢出控制線。
而且,以色列這一手下去,不只點燃了貝都因怒火,還把敘境內很多反以、反政府、反干涉勢力一并激活了。
局勢脫軌,連聯合國觀察員都開始撤離,說當地已無安全保障基礎。
這一切還只是表面,底下更大的震蕩,才剛冒頭。
朱拉尼逃了,局勢遠比表面混亂得多
朱拉尼是誰?曾是“征服沙姆陣線”首領,也就是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中最出名、最復雜的一個人。
他背景敏感,既是“反政府力量”的核心,又曾被列入國際恐怖組織名單,后來在政治過渡進程中成了“安全調解人”,權力慢慢從地下走到臺前。
現在,他跑了,多家阿拉伯媒體報道,朱拉尼近期已從大馬士革悄然撤離,地點極有可能是經由敘伊邊境通道向東部逃亡。
有一則畫面拍到疑似他的車隊凌晨出城,全程未受阻攔,出逃的原因,沒人能講清,官方不回應,媒體揣測滿天飛。
在我看來,朱拉尼的撤離,和前幾天大馬士革發生的兩起,高層暗殺事件聯系緊密。
一位過渡政府內部安全協調官,在自己家門口被爆頭,還有一位能源顧問,在飯店外被遠程炸彈襲擊。
這是大馬士革最中心的安全區域,一周兩次高層遇襲,這是徹底的潰漏。
有人說是以色列特種部隊干的,有人說是內部清洗。
無論哪種可能,都說明一件事——朱拉尼在大馬士革已經不安全了。
出逃只是第一步,我覺得,朱拉尼的撤離,是一個“象征性的投降動作”。
他明白,再留在中央核心區,只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繼續扮演調解角色,已經沒人買賬,上不信,下不服,敵人盯著,自己人防著。
這背后的信號更復雜——朱拉尼曾是反政府力量整合的中間人,現在這個中間人都保不住自己,說明整個過渡政府架構已經松動。
還有個細節耐人尋味。朱拉尼出逃之后,敘政府軍沒有發布任何通緝聲明,也沒有展開抓捕,這在過去簡直不可思議。
說明什么?說明朱拉尼的價值已經被徹底掏空。
沒人再認為他能穩住局面,也沒人再愿意為他背書。
我猜測,敘利亞南部這一局的本質,不再是誰打誰,而是系統本身在解構。
朱拉尼就是第一個裂縫掉下去的人,而這種系統性崩塌,接下來會帶動的,不只是某個人或某個派別的退場,而是一連串舊勢力和部族武裝的再配置。
你以為他逃只是個人安危問題?不,他逃了,就像把蓋子揭了,水一下子沸了,后面所有隱藏的力量都會跳出來。
41部族公開宣戰,這次不是喊口號
蘇韋達打成那樣,地面燒得還沒滅,結果一個更大的消息冒出來——貝都因部族動員了。
不是一兩個酋長發聲明,而是整整41個部族,在聯合聲明中對以色列發出“敵對通告”。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過去隱忍不動、彼此各管一攤的沙漠游牧群體,被徹底打醒了。
他們只認一條:誰打了他們的人,誰就要還回來。
貝都因人雖分布零散,卻有一個傳統,那就是“血債血償”,一旦某個部族成員死于外敵,整個家族體系就必須回應。
而且,這41個部族中,有的在約旦,有的在伊拉克,還有的直接越過邊界活動。
他們在蘇韋達聚集,并不代表全靠近戰,而是象征一種認同聯盟。
我注意到,有些部族代表已經在當地公開亮相,帶著自衛武裝、輕機槍、車輛部隊,直接占據周邊高地和水源地。
這是什么?這是“準軍事防區”的搭建,是地頭防,是提前布陣。
而且這場部族動員沒經過任何中央批準,也沒人出來干涉,敘利亞臨時政府的態度一概沉默,地方軍事指揮系統也沒發過一句警告。
這說明誰都知道,控制不住了。
你想想,一群長年被邊緣化的族群,突然敢于公開挑戰一個軍事大國,這背后得有多少積怨?又得有多強的求生欲?
從地緣上看,貝都因部族連成一片,正好卡住戈蘭高地東南、蘇韋達以南一條線。
以色列空襲如果再延伸,很可能直接進入這些部族“認定的領地”,一旦這樣,地面沖突升級只是時間問題。
我觀察這些部族的動向,還發現了一件事:他們不只是抵抗以色列,對敘政府軍也不買賬,對德魯茲民兵更是徹底對立。
這就是新問題:蘇韋達這塊地,現在成了“四方混戰區”。
有德魯茲民兵自立為王,有貝都因部族宣戰組織,有政府軍失控脫節,還有以色列空中壓制。
我認為,這不是戰場,是裂縫,是破碎,是權力真空的實物呈現。
局面走到這一步,沒人能預測誰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就連德拉、霍爾姆斯、哈馬這些省份,也都在傳出“部族自衛動員”的苗頭。
你能想象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央政權的縱深控制線,已經斷了,意味著只要一個點起火,就能燒到一條線。
貝都因這次站出來,不只是為了回擊,而是在發一個信號:“我們回來了,不再服從了。”
舊部浮出水面,阿薩德的影子越來越清晰
就在大家都盯著41個部族喊話時,另一股“熟悉又陌生”的力量悄悄冒了頭。
蘇韋達西南方向,出現了一批訓練整齊的部隊,不掛臨時政府旗幟,也不佩戴部族標志。
他們使用的是老式蘇制步槍,車隊裝配方式與敘政府軍早年雷同。
還有人拍到這些士兵在一處廢棄哨所升起了敘利亞老國旗——那面巴沙爾·阿薩德政權時期使用的紅白黑橫條旗。
現場畫面沒有爭執,沒有沖突,反而是德魯茲民兵主動讓出了一塊區域,協助他們布防。
我看到這段視頻時,一種熟悉的氣味立馬冒出來了——阿薩德舊部,回來了。
不是傳說,不是猜測。是真的在重組隊伍,重回戰場。
誰讓他們回來的?沒人知道。
他們自己回來的嗎?也說不清。
但他們敢出現在戰場上,敢升老旗,說明至少得到了默許,或者默契。
這批人曾在2011年內戰初期鎮壓最重,也在之后的大撤離中被驅逐出主力軍隊。
很多人流散敘伊邊境,也有的去了伊朗、黎巴嫩。如今又從邊緣冒出頭,站在亂局最前線。
目的很清楚:試圖接管,接管什么?不是政權,是秩序。
臨時政府已經退縮,部族武裝彼此火并。此時此刻,任何一個穩定有紀律的武裝團體,都會被默認為“可用之力”。
你以為這是偶然?我不信,這像極了一種安排,一種臨時調動,一種灰色授權的回流行動。
如果這些人能守住一塊陣地,那下一步就可能是“合法化”。再往后,就是談判桌上的一席之地。
誰最怕他們回來?反對派怕,西方怕,因為這意味著:2011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推翻運動”,可能被現實反轉。
你說臨時政府能擋得住?根本擋不住。誰都知道他們控制不了南部。
就連大馬士革的警力調動都亂成一團,哪還有力氣管蘇韋達?
而這些舊部,只要立住腳,就能靠“維穩”之名卷土重來,維穩是中性詞,關鍵看誰來執行。
我覺得,阿薩德的勢力沒死,只是被打散、隱藏、等待、積累。
現在機會來了,朱拉尼走了,部族打瘋了,以色列也越界了。
誰能填補這個空位?答案或許早就藏在角落,等的就是這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