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行進中國”浙江調研采訪團
左右扭動、上下震動……在浙江省嘉興市德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康醫療”)實驗室內,一款新型胸腰后路釘棒系統正接受嚴苛測試。
“僅疲勞測試就要震動500萬次以上,產品完好才算過關。”該公司研發高級主管池文超介紹,這款產品將成為胸腰椎骨折者的福音。
德康醫療是一家專注于骨科植入物生產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下半年,企業的醫療器械項目落戶嘉興秀洲區,在“十四五”期間,企業高速發展,每年有數百萬件骨科植入物在這里“誕生”,以0.01毫米的高精度詮釋著浙江智造的新高度。
“從第一款產品量產到進入全國2000多家醫院,我們只用了5年。”該公司董事長許小波頗為自豪的是,德康醫療已從寂寂無聞躍居為行業領跑企業,鈷基合金脊柱矯形產品、自穩定型插片融合器已經取代了進口,實現了國產替代。
這些成績的背后,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德康醫療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骨科植入物作為替代或加固受損骨骼的精密醫療器械,須具備與人體骨骼高度適配的力學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醫學和材料的突破,逼著我們研發不能停歇,一旦停下產品就會落后。”許小波感慨。
該公司的一面墻上,展示著近年來取得的180余項發明專利,覆蓋脊柱、創傷、運動醫學等領域。二樓展示廳內的一件頸椎前路釘板記錄了企業不斷創新、迭代產品的全過程:1.0版本植入人體后在脊柱椎體表面有凸起部分;2.0版本產品實現零切跡自穩定理念,體積縮小約30%,綜合力學性能卻提高3倍。
許小波介紹2.0版本自穩定型頸椎融合器。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別看它只有拇指大,科技含量可不低。”許小波拿起產品,“我們對表面進行了納米級處理,形成利于骨細胞生長的多孔結構。”在確保強度的同時,企業產品向著更輕、更小、穩定性更高方向升級。
未來更令人期待。德康醫療正與浙大、國科大寧波材料工程學院等院校合作研發可降解鋅合金。骨骼愈合后,植入物可自行吸收,無需二次手術取出。該項目入選浙江省“尖兵”“領雁”計劃,有望推動植入物進入可吸收時代。
骨科數據庫總監甘正汀忙著對醫學圖像上的骨骼進行標注,“我們打造的天穹骨科數據庫,通過在線3D閱片和后端AI引擎協同,可實現對病灶區域的智能識別,并制定手術方案。”
天穹骨科數據庫是開放性的3D骨科影像云平臺。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甘正汀現場演示:屏幕中患者的腰椎影像經AI處理后,紅色虛線精確標注出病變區域和關鍵解剖結構,藍色箭頭實時提示椎弓根螺釘的安全置入路徑,“這套系統,如同給外科醫生裝上了‘透視眼’。”
醫療器械創新就像攀登珠峰,每個技術突破都可能改寫行業版圖。
德康醫療的發展是浙江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間重點培育的5000億級產業集群之一。截至去年底,浙江全省醫療器械生產許可備案企業數量增至2437家,位居全國前列;注冊備案產品總數有23700個,數據同樣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在之江大地上,有越來越多像德康醫療一樣的創新企業在集聚,為浙江省打造5000億級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
(張麗瑋、方彭依夢、陳陸洵、郭揚)
點擊進入專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