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趙嘯林 張志偉
當崆峒山的晨霧輕撫過千年道觀的飛檐,當涇河水的波光倒映出武術健兒的身影,近日,“崆峒杯”全國傳統武術邀請賽暨2025崆峒武術大會的大幕在平涼這片人文沃土上莊嚴開啟。涇川,這座坐落在隴東大地上的文化名城,正以“東道主”的擔當與“傳承者”的自覺,在國家級武術盛會的舞臺上揮毫潑墨,書寫著一幅文旅融合的錦繡畫卷。
文創之韻 文化變現的涇川探索
步入涇川文創展館,仿佛打開了一部立體的地方志,堪稱涇川文化精粹的“微縮博物館”。展館內,以西王母文化為核心靈魂的祈福牌、吊牌等系列產品,傳遞著古老而神秘的祝福;金鑲玉紀念章等精湛工藝作品,凝結匠心,彰顯尊崇;鎮尺、主題書簽、鑰匙扣等實用文創,則巧妙融入涇川元素,拉近文化與生活的距離。特別策劃的“涇川瑰寶”文物圖片展,以館藏珍品為藍本,讓歷史觸手可及。這些琳瑯滿目的文創不僅是涇川千年文脈的時尚表達,更是游客珍藏“涇川記憶”、傳播“涇川故事”的理想媒介,有效延伸了文化傳播鏈條,放大了文化影響力。
風物之味 地標優品的實力推介
農特展館內薈萃了代表涇川優質生態與匠心農作的精華,聲名遠播的西王母蟠桃,以其形色俱佳、汁多味美成為明星產品;品質卓越的旭康紅牛制品、風味獨特的辣椒醬、醇厚地道的“尚父”食醋、營養豐富的五谷雜糧等,共同構筑了“涇川味道”的豐富圖譜。展館突破傳統靜態展示,通過“品鑒+溯源”的沉浸式體驗,游客不僅能直觀感受涇川農產的卓越品質,更能深入了解其從生態種植(養殖)到精細加工的產業鏈條,深刻體會“綠水青山”孕育“金山銀山”的涇川實踐,有效提升了涇川優質農特產品的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
武魂之魄 傳承弘揚的涇川力量
此次武術盛會,涇川縣選派本地精銳的太極拳、傳統武術團隊28名運動員參與大會表演及競賽,參加集體項目楊氏28式太極拳、個人拳術劈掛拳、陳式24式太極拳、八極拳、紅拳小九拳等6個項目,個人器械太極劍、太極刀、鞭桿、流星錘、月牙鏟、春秋大刀等10個項目。他們帶來的太極拳、地方特色拳械套路,不僅深得崆峒武術精髓,更巧妙融入了涇川本土武術流派的特色,拳法剛柔并濟,刀棍虎虎生風,一招一式間,既展示了習武者深厚的功底與昂揚的精神風貌,更生動詮釋了中華武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內核。與全國各地武林高手同臺競技、切磋技藝,不僅開闊了涇川武術愛好者的眼界、提升了水平,也進一步激發了全民習武健身的熱情,為涇川武術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此次“崆峒杯”全國傳統武術盛會,為涇川提供了一個面向全國展示形象、推介資源的絕佳舞臺,通過打造精品文化展示窗口、推介特色農產、展演地域文藝、弘揚武術精神的“組合拳”,系統化、集成化地呈現了地域特色與發展成果。這不僅是服務保障大會順利舉辦的重要貢獻,更是涇川主動融入區域文旅發展大局、深化文旅體融合、提升城市知名度與影響力的一次戰略性實踐。借力武術盛會的“東風”,涇川將持續講好地方故事,釋放文旅消費潛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文化動能,奮力書寫文旅賦能發展的新篇章。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