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近期美國動作頻頻,不僅推動所謂“太平洋防御條約”等“亞太版北約”相關設想,還聯合多國開展軍演。其中,一場有19國參與的美國最大規模軍演引發廣泛關注。中方對此明確表示,兵戎相見的后果難以想象。美國《外交事務》雜志曾刊發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的文章,提出美國需要聯合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建立“集體防御機制”,施行類似北約的“攻擊一國即攻擊全體”原則。
日本也曾向美國建議,在印太地區組建涵蓋多個地區、包含美日菲澳的“單一戰區”。這些設想本質上都是“亞太版北約”的翻版。亞太地區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活力區域,貢獻了全球近60%的經濟增長,區域貿易占比接近一半。RCEP等機制持續釋放發展紅利,東盟防長擴大會等機制也為地區和平穩定提供了有效保障。這里需要的是基于互信、平等與共贏的安全架構,而非“北約的亞太化”。
美軍(資料圖)
美國近期在軍事上動作不斷。五角大樓特批5.326億美元軍費,從7月10日起,美國空軍啟動代號“重返太平洋”的超級軍演,近300架戰機和數千名士兵橫跨日本、韓國至澳大利亞的廣闊海域。除此之外,美國主導的軍演幾乎遍布中國周邊。更值得注意的是,一場有19國參與的美國最大規模軍演也已展開,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通過軍事力量在相關地區展示存在感和影響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關系的走向備受關注。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舉行時,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表示對中美關系持樂觀態度,因為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中美關系友好。對于“中美必戰”的論調,他明確指出,中美人民都愛好和平,歷史教訓深刻,兵戎相見的后果難以想象,并奉勸相關政治家放棄好戰言論,停止挑撥沖突。
美軍戰機(資料圖)
美國在其他地區也沒閑著。近日,美軍與巴拿馬軍隊進行了聯合軍演,美方稱目的之一是“防御”巴拿馬運河,理由是中國在該地區的存在“不斷增加”。但這一說法遭到不少外國網民質疑。要知道,美國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可使用的軍事基地多達76個,而中國與該地區的合作主要在經濟層面,并無軍事基地。巴拿馬運河主權屬于巴拿馬,中國從未參與運河管理運營,相關合作都遵循市場規則與巴方法律。美國的這種炒作,更像是在宣誓自己的“勢力范圍”。
在臺海問題上,美國的做法也頗具爭議。美國鼓動菲律賓在臺海問題上挑釁中國,還私下要求日本、澳大利亞明確在臺海沖突爆發時的角色,卻自己保持“戰略模糊”。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希望保持戰略靈活性,不愿被視作美國的“代理人”。畢竟,如果美國自己都不愿明確表態,又怎能要求盟友做出清晰承諾?從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表現能看出,它拱火挑事很有一套,卻不愿輕易下場參戰。
美軍戰機(資料圖)
7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盟外長會期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此次會晤以閉門方式舉行,正值全球對美國加征關稅政策不安之際,雙方可能討論貿易、安全及俄烏沖突等議題。王毅此前在東盟系列外長會議上表示,當前東亞面臨單邊主義和個別大國濫施關稅等挑戰,堅決反對“筑墻設壘”。魯比奧是出了名的反華分子,美國國會不少針對中國的提案都有他的推動。此前王毅外長曾對他說“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并送“好自為之”四字,其分量不言而喻。
美國的這些舉動,無論是在軍事上的頻繁軍演,還是在地區事務中的挑撥離間,都給相關地區的和平穩定帶來了不確定性。而中方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希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兵戎相見從來不是選項,其后果也絕非任何一方能夠承受。國際社會應共同抵制單邊主義和霸權行徑,維護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