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平安龍灣
“警察同志,他又躺在這兒了,滿身酒氣的……”這已經是群眾第三次報警了,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擔憂。
誰也沒想到,這個讓周邊居民既擔心又無奈的醉漢,在民警朱浙樂的帶領下,被一群素不相識的溫州人溫柔地 “扶” 起來,送回了千里之外的家。
01
深夜警鈴響,街頭躺著個“破碎”的他
近期,海濱派出所的報警電話多次響起,內容相似:一名男子醉臥街頭。民警朱浙樂趕到現場處理時,發現這位曾姓男子背后,藏著更深的困境。
曾某是河南來溫務工人員,靠在海濱打零工過活。收入本就不穩,加上長期酗酒,身體每況愈下。一次醉酒后,他不慎摔斷了肋骨,這讓他本就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傷病讓他徹底無法工作,斷了經濟來源。
房租付不起,面臨被房東驅趕。吃飯都成了問題,在小店賒的賬越積越多。無工可做、無錢可掙、無法還債——曾某陷入了絕望的惡性循環。
面對這位身處絕境的異鄉人,朱浙樂沒有簡單批評教育,而是蹲下身來,耐心傾聽他的遭遇,探尋困境背后的根源。
02
一場溫暖的“返鄉計劃”悄然啟動
核實清楚情況后,朱浙樂立刻行動起來,啟動了多方聯動的幫扶機制。他拿著曾某的“賒賬本”,一家家走訪商戶,自掏腰包結清了欠款。同時,他聯系上“老娘舅”公益團隊,迅速募集到2000元救助金。雖然這筆錢還不足以解決所有困難,但傳遞了第一份暖意。危化品電鍍協會聞訊后也主動加入,送來了急需的生活物資。
當曾某流露出強烈的返鄉意愿時,一個溫暖的“回家計劃”迅速成型:買好車票、備齊旅途用品、聯系老家親屬……每一步都飽含關懷。
03
“身份證放這夾層!” 臨別前的細致叮嚀
臨行前,朱浙樂特意來到曾某那間簡陋的出租屋,親手幫他整理返鄉的行李。民警細心地將衣物疊放整齊,把路上的干糧和飲用水單獨打包好。“這些帶上,路上用得著。”“車票和身份證要貼身放好,就放在這個夾層里,安全。”……一句句貼心的叮囑,一個個細致的動作,讓曾某的眼眶瞬間紅了。
送站的路上,朱浙樂關切地問起曾某今后的打算。曾某回答:“先回家把傷養好,再到縣里的物流園或者哪個廠子找份工作。”他緊緊握住民警的手,聲音哽咽:“謝謝,真的謝謝你們!等我在老家站穩腳跟,一定回來感謝大家!”
車開了,載著曾某奔向新生活。而溫州街頭的這份溫暖,還在繼續 —— 它藏在民警自掏腰包的賬單里,在公益團隊的救助金里,在協會送來的物資里,更在每個普通人伸出援手的善意里。
原來,一座城市的溫度
從來不只看高樓大廈
更看它如何對待困境中的陌生人
感謝關注散講龍灣,每天都有精彩本地資訊
▊投訴報料微信:dayongqiangbz
大家還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