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俄羅斯防空部隊創下驚人紀錄——單日擊落349架烏克蘭無人機外加6枚航空炸彈!并且給烏軍帶去了單日近1200人的驚人傷亡。
這份來自俄羅斯國防部7月19日的戰報,瞬間點燃全球軍事圈。
面對俄軍的凌厲攻勢,澤連斯基連出兩個損招,一邊向普京喊話,一邊給特朗普送去“超級交易”的大禮包。澤連斯基這操作背后打的什么算盤?特朗普會接受么?
炮火之下,天平早已失衡
環球網報道,俄軍在一天之內摧毀了烏軍349架無人機,但從前線局勢來看,烏軍的反擊有點蚍蜉撼樹的意思,據俄軍同日戰報,烏軍前線損失約1195人。
與此同時,俄軍在紅軍城北部、西南部同時發力合圍,呈現出明顯的"收網"態勢。
現在的俄軍明顯改變了戰術,不再幻想囫圇吞象,而是換成了更具耐心的“絞肉機”模式。目的就是要不斷消耗烏克蘭的有生力量,直到榨干烏軍最后一絲反抗的勇氣。
具體到戰術上,俄軍現在的行動頗有游擊戰的影子。騎著摩托車,2-3人為一組,像手術刀一樣找準時機直插烏軍后方十幾公里,打完就撤。
這種戰術讓烏軍的防線處處起火,疲于奔命。緊急調來的精銳部隊,試圖去堵住這些缺口,但在俄軍的絕對火力面前,這些增援就像往火里添柴,除了增加傷亡,改變不了什么。
澤連斯基的雙重“損招”
戰場的巨大壓力,讓基輔的姿態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上個星期還嘴硬說“沒有談判計劃”的澤連斯基,如今突然變臉,急切地喊話,說下周就要和俄羅斯談,甚至可以直接和普京本人見面。
然而,澤連斯基這突然伸出的“橄欖枝”,換來的是克宮毫無波瀾的外交辭令:可以談,但條件和三年前一樣,一個字都沒變。烏軍撤出烏東四州,放棄加入北約,并自廢武功。
想想也知道,俄軍現在戰場情形一片大好,美西方的援助也很難到位,占據絕對優勢的俄軍怎么可能輕易談判,就算要談必然也是獅子大開口,澤連斯基也斷然不會答應。
西方輿論普遍認為,烏克蘭此番“低頭求和”,更像是一種拖延戰術。戰場上頂不住了,就用談判的姿態爭取喘息時間,等待西方承諾的下一批武器。但莫斯科顯然也看穿了這一點,根本不接招。
而第二招,是澤連斯基的談判煙霧彈外,還構思了一個近乎天方夜譚的“超級交易”。
據澤連斯基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透露的消息,他正與特朗普商討一項“超級交易”:美國從烏克蘭購買在俄烏戰場表現優異的無人機,作為交換,基輔將獲得美國武器。
澤連斯基強調,美國軍隊需要烏克蘭的遠程無人機技術,而烏克蘭則希望借此強化自身防御能力。
但分析認為,澤連斯基這想法實在有點一廂情愿了。
盡管澤連斯基將交易描繪為“雙贏”,但實際阻力巨大。 美國軍方對烏克蘭無人機的實戰效能存疑,且五角大樓內部對“用美國武器換他國技術”缺乏興趣。
另外,烏克蘭無人機幾乎全靠西方盟友提供。 英國等國家向基輔輸送了大量現成無人機,而烏克蘭本土并未研發出突破性技術。這意味著,所謂“烏克蘭無人機”本質上是歐洲技術的“貼牌產品”。
其次,所謂的“實戰經驗”——城市巷戰、無人機騷擾,對美軍有多大參考價值?美軍的作戰理念是絕對優勢下的碾壓,追求的是一錘定音的霸權,而不是怎么在泥潭里打滾的經驗。
并且從個人角度來看,特朗普也不會答應這次交易,一方面是無利可圖,另外就是特朗普曾多次強調“讓美國再次偉大”,他主張的是推動本土武器生產而非購買外國裝備。
普京的耐心,正在慢慢收網
澤連斯基的窘迫處境,恰恰反襯出普京的游刃有余。
從俄軍的動向來看,普京下的是一盤統籌全局的大棋。軍事上,用持續的高壓攻勢,一步步擠壓烏克蘭的生存空間,為談判桌積累最沉重的砝碼。
經濟上,俄羅斯已經把龐大的戰爭開銷,變成了國家經濟運轉的“新常態”。軍工廠馬力全開,硬是扛住了西方的制裁。
外交上,莫斯科的朋友圈里有印度、中國、朝鮮和中東國家,這張巨大的關系網,為它提供了足夠的戰略后盾和資源。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反復強調的“實現特別軍事行動目標是絕對優先項”,在當前戰場態勢下,正從一個宣言逐步走向一個可期的現實。
俄軍在多條戰線上的持續推進,尤其是對烏東戰略要地的圍攻,都在為最終可能的政治解決積累沉重的砝碼。
結語
戰爭進入第四個年頭,當戰場傷亡累計超過百萬級別,當每一寸土地的爭奪都意味著慘重的生命代價,澤連斯基手中的籌碼正在急劇縮水。
倉促的和談提議被俄方用預設的“高門檻”頂回;寄托于特朗普的“超級交易”更像是一廂情愿的空中樓閣。基輔的每一次掙扎,都更像是在加速消耗其本已所剩無幾的戰略回旋空間和談判資本。
普京的“收網”并非一蹴而就的戲劇性勝利,而是一個通過軍事高壓、經濟韌性和外交破局等多維度積累優勢,逐步收緊套索的過程。
局勢的關鍵,很大程度上仍系于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態度。
如果特朗普政府在對烏實質性大規模軍援上依舊“雷聲大、雨點小”,甚至轉向施壓基輔接受現實,那么烏克蘭面對的將是一個更加寒冷刺骨的冬天。
戰爭終將以某種形式結束,但結束的方式往往由勝利者書寫,或者由失敗者被迫接受。
俄軍鐵拳砸下的聲音愈發沉重,澤連斯基的“損招”能否為烏克蘭贏得一絲轉機,還是僅僅成為終局前徒勞的漣漪?答案,或許已寫在硝煙彌漫的紅軍城戰場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