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凌晨,莫斯科這座曾被2000萬居民視為固若金湯的首都,在防空警報聲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當無人機突破防線,首都四大國際機場幾乎同時陷入癱瘓,上百架航班被迫緊急備降或取消,數萬旅客深夜滯留。
這也是俄烏沖突近一周以來,俄軍對烏克蘭發動的最大規模空襲。
事實上對于俄軍對于此次空襲的定義不僅僅是一次對軍事據點的斬首,而是一場對社會系統的精準“斷電”。
事發當天凌晨,隨著第一聲防空警報劃破莫斯科的寧靜,一場前所未有的混亂拉開了序幕。
莫斯科首都圈的四大國際機場“謝列梅捷沃、多莫杰多沃、伏努科沃、茹科夫斯基”伴隨著幾聲報警,幾乎在同一時間全部陷入癱瘓。
信息來源:央視新聞
426架無人機和24枚各類導彈先后在空中馳騁,根據俄媒后來報道,空襲當時,僅僅在謝列梅捷沃機場,就有134架航班被迫緊急備降,更多的航班則直接取消。
冰冷的航班狀態屏上,滿屏的紅色“延誤”和“取消”就像無數個宣告秩序失靈的休止符。
同樣在機場大廳里更是一片恐懼,秩序的坍縮更為具象。
成千上萬的旅客被困,空氣中彌漫著焦慮與疲憊,孩子們在哭鬧,大人們則眼神空洞地刷著手機,一些人干脆放棄了等待,將行李當成枕頭在地板上蜷縮著睡去。
這道混亂的漣漪,很快擴散到了數千公里之外。
在遙遠的俄羅斯遠東地區,同樣有大批旅客因莫斯科的空中管制而滯留,當地政府不得不緊急加開專列,用最原始的陸路方式,疏散這些被現代空中交通網拋棄的人們。
然而面對這樣的空襲,烏克蘭官員的聲音則像這片混亂的背景音,冷酷而清晰癱瘓空中交通只是一個開始,下一個目標,可能是俄羅斯的鐵路大動脈。
甚至澤連斯基也表示多輪次的空襲從凌晨一直持續到22號清晨,而此次空襲最終造成了2人死亡,15人受傷。
但比機場癱瘓更嚴重的是信心的崩潰,長久以來,莫斯科在俄羅斯人心中不僅是首都,更是一座精神堡壘。
人們相信,無論前線戰況如何這里永遠固若金湯,然而數百架無人機組成的“蜂群”,輕而易舉地撕碎了這個神話。
直到這一刻,莫斯科的百姓們才意識到,俄烏沖突不再是電視屏幕上遙遠的邊境新聞,而是窗外隨時可能響起的防空警報和爆炸聲。
對于生活在莫斯科都市圈的兩千多萬居民來說,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心理沖擊,毫無疑問,恐慌開始像病毒一樣在社交網絡上蔓延。
俄羅斯官方宣稱“成功攔截117架無人機”,這個數字本應是定心丸,卻在西方媒體的質疑聲中,顯得欲蓋彌彰。
人們開始私下議論:如果真的戰果輝煌,機場為何會陷入如此徹底的癱瘓?
這種猜疑事實上比無人機本身更具殺傷力。
它侵蝕的,是民眾對國家防空體系的信任,更是對政府公信力的根本動搖,一道看不見的心理防線,就這樣在無數人的心中,悄然崩塌了。
而據了解,此次空襲也是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報復”,只不過外界對于這場襲擊,似乎嗅到了一絲不一樣的味道。
在外界看來,此次空襲也完美詮釋了現代戰爭的“非對稱”邏輯。
俄防空系統攔截無人機
要知道俄烏沖突中,烏克蘭的戰術簡單粗暴卻異常有效。因為他們使用的,是大量由塑料、復合材料制成的低成本無人機。
這些“小東西”在雷達屏幕上信號微弱極難被發現,像一群幽靈蚊子。
據了解此次空襲,俄羅斯國防部在事發之后也迅速在莫斯科州等多個地區攔截無人機,過去一夜一共擊落了74架無人機。
而反觀俄軍,他們使用的正是引以為傲的“鎧甲-S1”等先進防空系統,這些系統發射的每一枚導彈都價格不菲,本是為攔截戰斗機和巡航導彈而生。
如今卻被迫用“高射炮打蚊子”,進行著一場極不劃算的消耗戰,換句話說,烏克蘭正是利用這種“兌子”的思路,以海量的廉價無人機去消耗俄羅斯寶貴而有限的防空資源。
這既是對俄羅斯近期大規模空襲的反制,也是一種“圍魏救趙”式的陽謀。
北約的情報和衛星導航支持,則讓這些“塑料玩具”長上了眼睛,能更精準地規劃路線,規避已知的防空陣地。
面對這種幾乎耍賴的“蜂群”戰術,俄羅斯龐大的軍事機器顯得有些笨拙和遲鈍。
所謂的“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的形象,在這些廉價的塑料造物面前似乎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脆弱。
正如之前所講,此次空襲正是澤連斯基對于俄羅斯的一次“報復”,但如果你認為這僅僅是軍事報復,那實在是有些片面。
信息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因為俄烏戰爭的殘酷劇本幾乎從在出人意料的給人“驚喜”和悲痛。
首先要明確的是,此次襲擊發生的時間點是極其微妙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就在兩天前的7月19日,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剛剛向俄羅斯提議,舉行新一輪和平談判。
先遞出橄欖枝,再用一場史無前例的空襲“重重敲門”,這樣的做法對于烏克蘭來說早已使用的爛熟。
此前的伊斯坦布爾談判前夕,烏軍同樣發動過一次猛烈攻擊,宣稱重創了包括俄軍預警機在內的多個高價值目標。
一個固定的模式已經浮現,用戰場上的極限施壓,作為開啟談判桌對話的“入場券”。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襲擊后的表態,幾乎是對這一模式的公開宣告。
他直白地表示俄方現在必須做出決定,并為實現停火而努力,這話說的什么意思?
中國新聞網
說白了不就是烏克蘭已經對外展示了將戰爭燒到你家門口的能力,現如今應該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談你俄羅斯要付出什么代價了。
這更像是一種用炮彈進行的溝通,用無人機發出的談判邀請,同時也冰冷地揭示了這場沖突的底層邏輯,當常規的外交渠道失靈暴力就成了唯一的語言。
只不過戰爭殘酷無情,所有的漣漪到最終匯于一個悲哀的終點。
這場襲擊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戰談同步”模式,讓和平的前景變得愈發黯淡,就像一位旁觀者在社交媒體上感慨的那樣:“你還指望他倆能和平么?”
當極限施壓成為溝通本身,信任的土壤便已徹底沙化。
后續的走向,無論是俄羅斯發動更大規模的報復,還是雙方在消耗戰中僵持,亦或是最終在某個節點上妥協,一個事實已經無法改變:
如今在回看俄烏局勢3年來的一切,似乎沒有絕對的誰贏誰輸。
俄羅斯付出了大國地位受損、內部穩定動搖的沉重代價,而烏克蘭,即便能在西方的支持下最終幸存,也將面對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和一項需要幾代人才能完成的漫長重建。
參考資料:
1. 央視新聞:《俄對烏大規模空襲致17死傷 莫斯科遭大批無人機襲擊引機場混亂》,2025-7-22
2.中國新聞網:《澤連斯基:烏俄新一輪談判將于23日舉行》,2025-7-22
喜歡本期節目,請您點擊“關注”,不錯過下期分享。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