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幸福信使“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走進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中心小學,開展為期四天的2025年暑期“三下鄉”義教活動。
幸福信使突擊隊成員立足專業特色與鄉村孩子成長需求,精心設計了職業體驗課、跨文化交際課、當地文化課、紅色教育課、創意美術課等系列課程,運用情景模擬、游戲互動等教學方法,引導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汲取知識、提升能力。
角色扮演探職業
職業體驗課通過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帶領孩子們體驗了廣播員、導游、廢品回收員、校醫和法官等職業,幫助孩子們了解了不同職業的社會價值。這不僅啟蒙了孩子們的職業認知,更在互動中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孩子們體驗導游職業 梁嘉明 供圖
推開世界之窗
以語言為橋,與世界對話。跨文化交際課上,隊員們通過多樣的趣味環節,帶領孩子們了解不同國家的禮儀文化和文化差異。在角色扮演與互動問答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基礎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更萌發了對多元文化的好奇與向往,為成長注入了開放包容的視野。
團隊成員向孩子們展示不同文化的打招呼方式 楊京睿 供圖
探尋鄉土根脈
當地文化課上,隊員們聚焦特色非遺花燈,講述了花燈的歷史淵源,并引導孩子們實踐制作花燈。這堂課不僅讓孩子們學會了傳統花燈的制作技巧,更讓他們在親手創作中觸摸到本土非遺文化的溫度,為古老技藝的延續增添了青春活力。
孩子們親手制作花燈 徐夢鍶 供圖
賡續紅色基因
紅色教育課以康禾鎮曲龍村革命歷史為主線,穿插互動問答,讓孩子們了解家鄉的紅色史實與先輩事跡。課程旨在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與對先烈的崇敬之心,在參與中傳承紅色基因,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孩子們在紅色教育課中積極搶答 徐夢鍶 供圖
以石載道傳文脈
創意美術課上,團隊緊密聯系康禾鎮中心小學“以石載道,以石育人”的辦學理念,引導孩子們以石為紙,在石頭上進行繪畫創作,以感悟自然之美。這既能鍛煉學生觀察力與動手能力,更將“德育”培養創造性融入“美育”培養。
隊員與孩子的石頭畫作品展示 梁嘉明 供
最后,幸福信使團隊暑期“三下鄉”義教活動在孩子們與隊員們的總結匯演中落下帷幕。孩子們與隊員們共同展示了四天以來的學習成果,歌聲、笑聲與掌聲交織成溫暖的樂章。
來源:東源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